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透视与反思

摘要: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及身心素质。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不足;心理健康堪忧。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应强化学术道德;优化知识结构;重视人文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学术道德;知识结构;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4-0165-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不仅仅依靠招生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回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把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明确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内涵,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关键。文章通过阐释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内涵,反思我国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建议。

一、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内涵

教师的综合素质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指高校教师的个体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个体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教师整体素质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文章着重探讨高校教师的个体综合素质,以期为指导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提供行为模式借鉴。

(一)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质简称师德,是教师具体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情感、职业规范、学术道德等。[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当代教师师德的最高要求。师德往往体现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激励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追求及品格造就。因此,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的榜样示范作用,会通过学生的传承及模仿最终辐射到社会的个个角落,因此,道德素质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是学风、教风、校风得以形成的推动力量。

(二)专业素质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学术成就三方面。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宽厚、精深的专业知识;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素养最直接的体现,教学水平由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授课能力决定,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情况及课堂情绪控制上;授课能力由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共同决定。此外,高校教师的学术成就或科研成果,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方面,重视科研可以保证高校教师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发展,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灵感,从而为科研打下基础,即所谓的“教研相长”,“教研相长”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人文素质

由于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推导或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理性与情感、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情感、思想、人格等全方位的相互沟通过程[2]。因此,要求高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及人文精神。高校教师的人文素质体现在知识的厚度、思考的深度、创造的力度等方面,概括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个人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建立在师德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风貌,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为依托,集中体现在对善与美的追求上。教师的个人修养是教师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主要通过教师的仪表及言谈举止表露出来,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做到仪表整洁,言谈举止大方、得体。

(四)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对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强健的体魄是教师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是教学效果产生正面效应的基本保证。高校教师的心理除了达到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之外,还应该具备持久稳定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等心理特征,以确保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合理地控制情绪,客观准确地判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师教育机制得以发挥的决定性因素。

二、对我国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思

(一)学术道德失范

高校教师个人道德自律缺失及学术制度不健全,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学术评审缺乏公正、学术研究弄虚作假、学术成果名不副实。学术评审缺乏公正是指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领导教师凭借手中权力在课题评审、毕业论文评审、教师职称评定等学术评定活动中,以权谋私,评审不公。学术研究弄虚作假,表现在部分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捏造研究数据、伪造申报信息等粗制滥造行为。学术成果名不副实,表现在部分高校教师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甚至有研究生导师,未对学生的论文做任何指导,却要求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高校教师这些学术失范行为严重危害了高校的学术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知识结构单一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对高校教师来说,就是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谙熟教育规律,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我国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表现在大多数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对高等教育理论及教育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相邻或相近学科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知识面狭窄导致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做到融会贯通,不能依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知识结构单一,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瓶颈。

(三)人文素养不足

人文素养不足在理工科教师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受学科特点及思维定势的影响,理工科教师往往严肃刻板、不苟言笑,思考问题逻辑性好,但是变通性不足,社会化过程中势必遭遇较人文社科类教师更多的困难与阻力,普遍存在人际关系的困扰,往往专业领域内造诣越高深的教师其社会化程度越低。此外,良好的人文素质能够辅助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得以更好地发挥,部分理工科教师由于人文素养贫乏,导致其专业能力发挥受限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四)心理健康堪忧

教师心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导致高校教师行为失范的原因之一。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不适应、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造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来自于社会及高校的压力,又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今年5月24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职称评定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之首,其次,工资待遇是困扰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婚姻家庭等困惑紧随其后。这一调查结果,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高校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建议

(一)强化学术道德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个人的道德自律缺失造成的,因此,对高校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是推动学术道德由失范走向规范的可靠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强化教师的学术道德;或者通过树立学术道德模范,依靠榜样的力量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观念进行正强化;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自身要砥砺道德意志,不为名利所动,不受歪风邪气的影响,摆正个人的价值观,坚守高尚的职业操守,勇于追求真理。

(二)优化知识结构

优化知识结构,其实质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完成从“专一型”教师到“多能型”教师的转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职前及在职培训,对缺乏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教师也可通过自学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教育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学知识结构体系;政府可以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科交叉、学科渗透,践行学科知识结构的重组与重构。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近学科领域内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来帮助教师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诚然,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归根结底有赖于高校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意识地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能力。

(三)重视人文教育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学校应改革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增强综合课程的开发,在课程设置上做适当调整,注重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同时,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音乐鉴赏等活动,鼓励理工科教师积极参与。另外,学校也可以借助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多媒体手段播放人文社科类的视频、音频资料,寓教于乐,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陶冶教师情操,完善教师人格,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高校教师自身也应该有意识地广泛涉猎人文书籍及社科类电视节目,以开阔视野,培养人文情怀,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提高文化品位,提升人格魅力。

(四)营造良好环境

要改善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可以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采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模式;教师个人要学会自我调适与调整,提高职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社会及高校环境是教师赖以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只有政府、高校、社会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孙治.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要素及内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3,(1):65.

[2]纪光欣.对理工科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7):65.

Perspectiv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ZHANG Li-ting

(School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Colleg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cluding moral qua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humanity quality ,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 lack of quality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mainly reflects in: the academic and moral anomi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a single; Humanistic quality is insufficient; Mental health as poo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academic morality; Optimize knowledge structure; Emphasis on Humanistic education; Attention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words: colleg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cademic mora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humanistic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