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教师的影响力提高德育效果

高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目标,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又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重要的人物,具有引导和传授的作用。其责任和义务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实现的重要的直接者。从这可以看出,高校教师队伍的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这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好坏。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影响德育效果的直接问题,就是具备美育的专业知识的老师太少,而专业的美术教师从事道德教育的就更少了,而且教师中审美教育的老师人员还不是很稳定,流动系数比较大。要想全面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培养老师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完美人格,使道德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审美知识,或是专职的审美教育老师增强道德行为的知识,只有把两部分的教师综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和引导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正确的审美和心里素质。因为高校教师美的形象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广阔的知识领域直接引导大学生去学习和研究,从而对高校道德教育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

一、高校教师用美的形象引导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首要人物,其言谈举止直接影响这学生的言谈举止。高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教育,他对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的要求更加苛刻,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课上和课下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它直接影响这大学生的言行。老师的举止优美,谈吐大方,对事物的看法用言语表达准确,甚至老师的外型和装束,面部表情和体态,这些都是高校教师的美的形象。独特个性的老师能够带给大学生审美的愉悦感,做事严谨的老师给大学生严肃的感觉,活泼可爱的外型的老师让大学生很想亲近,具有亲和力,这些美的形象直接影响这大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例如: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在授课时感情丰富,穿着活泼可爱,这样的老师学生们都很喜欢,喜欢他的装扮的大学生就会照着他的服饰装扮自己,而喜欢他说话的方式就会模范,等等。从这可以看出,教师的形象是学生们的第一个老师,良好的形象会给大学生良好的教育模型去模仿和学习,相反,就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所以高校教师美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进行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教师用美的品行去引导学生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默默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者高素质的人才,对我党和人民无私的奉献,对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他们敬业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品格这些就塑造了高校教师的完美人格品行。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大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进行指引,帮着他们走出困境,释放沮丧的心情,从新回到积极健康的学生生活中。高校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纠正,指引他们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陪同下开展各类活动,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大学生在教师无私的关怀和关爱中不断的成长,高校教师高尚的品行去亲和大学生的个性和德行。只有具有超大的精神动力和博大的胸怀,自我批评的勇气,才能在高校道德教育中,感染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

环境制约着人类的思想,同时校园环境也束缚着教育。高校教育首先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只有建设出高品位的和谐校园才能更好的进行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本身是个枯燥的,单纯的技能和知识理论的传授,强制的要求大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够让学生们认可,并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学习生活,完全忽略了大学生的自主行为,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优秀的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环境,提升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大学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审视美的存在,陶冶美的情趣,促进大学生向着美好的生活发展。拥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体现这个学校的文化层面,是大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必备的条件,高校只有注重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从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建设一个赏心悦目的校园,就是要让学生和老师在校园环境中,通过感官感受到美的存在。即: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清新的空气和环绕在校园上空的优美的音乐,这些都可以促进高校师生美的感觉;其次就要完善高校教师的工作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这样可以满足高校师生心里上对校园文化审美的需要;最后构建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尊师重教的育人环境。从这三方面立体式的育人环境,给人以享受美的心情,从审美的方向去培养道德品质,这样是最行者有效的方法。

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是强调老师的权威性,学生的成长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要求进行标准化教育,加强校园规范的制约,重管理而轻教育,就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封闭式的管理,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从不考虑学生这样符不符合他的性格,是不是他想要完成的学业,注重学生应尽的义务,忽略学生应有的权利。

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能传到现在,说明他在过去的教育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想寻找适合当今社会的高校教育,就必须以人为本,在和谐的基础上,教书育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自觉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增强学习的劲头,帮助大学生减轻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困惑和犹豫,使大学生轻松自由的完成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心情愉悦,主动去接受道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应遵循的两点要求:

1、明确师生平等的关系

人和人都是相互平等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在高校的教育中,高校教师要放下身段,维护大学生的尊严,要和大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就必须抛弃传统教育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和你敞开心扉的交谈,从中了解到什么才是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理想,相反,就会给学生造成反感叛逆的心里,这样就很难和他们相处就更别说交谈了。在平等的基础上,大学生不会被你的威严所吓到,不会害怕因那句话没说好会给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听着音乐画出的画和在被很多人围观的情况下作的画相比,前者画出的画更加优美。所以,高校教师也应该放松心情,不要总觉得自己和学生了的太深会造成老师的尊严丧失,其实则不然,越是和学生谈心,他们越是把你当朋友看待,越觉得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更加的自然。如何和学生保持这种平等的和谐,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尊重学生,耐心的倾听,正确的认识学生也是自主性很强的,他同样具有丰富的感情生活,只有和学生始终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2、建造情感交流的良好环境

高校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上与学生亲近,相互交流思想意识,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就像要想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就不能单单只是看看照片,应该走到大自然当中去,亲身体验才能更好的了解大自然,同样,要想真正的感受学生的心里就要创建一个交流的氛围,这样谈起心来才不会很拘谨。高校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审美氛围,当大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才能被感染和感动,更好的进行感情的交流。由此可见,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独特的教学用具,是高校教师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必备的条件和要求,只有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更好的进行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