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为护理该类患者积累宝贵经验。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全程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干预后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结果 干预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SDSS、BPRS及IPR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回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人文关怀;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89-0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破坏力最强的一类疾病,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心智功能及感知功能,而且对患者的行为与情感产生负面影响[1]。抗精神病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精神状况,却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这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负面影响[2],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社会关系进行全面关怀显得举足轻重。笔者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人文关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益[3],故笔者设计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人文关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24.6±4.28)岁,其中小学30例,初中16例,高中14例,大学8例;选取本院于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24.6±4.28)岁。其中小学32例,初中20例,高中12例,大学12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两名主治医师共同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精神病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无重大躯体疾病;不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行动方便者;病情稳定;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清楚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运动干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全程贯彻人文关怀理念。

1.2.1 病房环境 在患者病房的墙上贴上漂亮的壁画,其床头可摆放患者与亲朋好友的合照,将患者的床单、被罩、枕巾置换成清新淡雅的图纹布。每天打扫病房卫生及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定期清洗、曝晒床上用品。允许患者在病房放置无安全隐患的心爱之物。

1.2.2 生活自理培训 培养患者日常生活的自觉性及规律性。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在全面掌握患者日常作息规律后,为患者制订合理且个性化的作息时间表。指导患者按时起床、洗漱及用餐等;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运用口授、幻灯片及亲自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讲述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及打扫卫生等复杂动作的要领、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现场逐一回示,如发现动作错误,应及时给予纠正。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患者次日口述或演示所习得知识,针对其错误认知,护理人员应给予纠正。对于熟练掌握效果知识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物质鼓励或精神鼓励。

1.2.3 职业技能培训 进行手工技能培训,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如制作工艺品、剪纸、插花、织围巾等。护理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应保持耐心,积极从旁协助患者完成工作。对于不能较好完成工作的患者,护理人员切不可责备患者,应鼓励患者进行多次尝试,在患者尝试成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表扬。

1.2.4 社交技能培训 ①采用Bellack的社交技能训练教程,将复杂的社交技能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培训师应亲身示范,帮助患者掌握某一项社交技能,继而让患者在假定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护理人员在旁边仔细观察,结束模拟扮演后,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予以细致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若干个小组,向各个小组布置相同的课后作业,要求患者课后反复练习,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交能力。②每周三组织患者集中于文娱室,指导患者自行读书、练字、跳舞、听歌等,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友好互动,增强患者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1.2.5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护理人员应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其细致地讲解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告知患者如有用药疑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切不可自行用药。

1.2.6 自我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病情复发的征兆,并告知处理病情的常用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对患者于入院时、干预后3个月末、出院后6个月末及12个月末进行测评。②依从性判定标准:护理人员运用询问法对患者出院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测评。完全依从:患者完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完全依从:患者有服药,但没能遵医嘱服药;不依从:患者完全拒绝服药。③符合下述任意一条即判定为病情复发: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症状;采用BPRS对概念混乱、装相作态、猜疑、幻觉及异常思维这5项进行测评,其中若任何一项评分达5分或至少两项评为4分即为复发;患者因精神分裂症致死或自杀;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再次入院。

1.4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6.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DSS、BPRS及IPROS评分的比较

两组入院时的SDSS、BPRS及IPR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第3个月末、出院后第6个月末及出院后第12个月末的SDSS、BPRS及IPR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1年内预后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出院1年内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分别为28.9%和1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却难以改善患者的社交及认知缺陷[4-5]。据调查显示[6],5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交技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表达技能弱、处理问题能力差等,这极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回归。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不仅需要全程护理患者的疾病,并且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7-9]。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SDSS、BPRS及IPR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文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回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该模式主要包括病房环境、生活自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社交技能培训、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及自我病情监测,其中病房环境的布置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营造优雅安静的病房氛围,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给予患者适度的个人空间,有利于患者迅速习惯医院环境,促使患者保持好心情,继而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10]。生活自理培训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为患者制订合理且个性化的作息时间表。利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患者讲述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及打扫卫生等复杂动作的要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逐一回示,并予以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患者次日回忆所得知识,进一步巩固所习的知识[11]。通过不断回忆及演习促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就业。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提高动手能力,主要活动包括制作工艺品、剪纸、插花、种菜、除草、杀虫及施肥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到疾患的困扰,往往心理存在自卑感,护理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充分体谅患者的这种心理,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对于表现突出者,应予以表扬,从而培养患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回归[12]。社交技能培训主要采用Bellack的社交技能训练教程,通过让患者在假定情境中不断进行角色扮演,继而培养其社交技巧[13]。每周定期组织患者开展读书、练字、跳舞、听歌等活动,有利于患者间的相互交流,从而不断在实战演练中不断巩固自身的社交技能[14-15]。药物自我处置技能及自我病情监测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在患者出院后能进行自我护理,促进自身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回归,有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非自愿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护理与治疗感受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07-808.

[2] 肖美玲,张艳兰.精神康复理念融入临床护理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34.

[3] 杨晶,薛爱红.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91-7092.

[4] 王斌全,赵晓云.精神病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 21(34):3195.

[5] 徐琼,梅双燕.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99-101.

[6] 陈言.有关临床护理伦理的一次课堂讨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116-117.

[7] 谢小青,涂晓娟.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896-2897.

[8] 张英.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门诊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5(6):95-96.

[9] 何薇.关于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实施效果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153-154.

[10] 韩佩英.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1994-1995.

[11] 胡爱君,陈小敏.精神病护理成本与现行项目价格差异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64-66.

[12] 肖祖芬,万爱英.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80-6380.

[13] 崔红梅,朱萍,姜苏华,等.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1):81-82.

[14] 宋磊,刘玉香,任泽华,等.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2,8(9):659-660.

[15] 王睿.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70-71.

(收稿日期:2015-06-08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