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


  摘 要 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重要作用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大学中的大学生犯罪案例让人触目惊人。这些大学生究竟是不懂法还是不守法呢?诚然,关注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的情况并加以培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无疑能使当代大学生有一个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谈起,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法律素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素养
  作者简介:周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大学),讲师;王印,辽宁大学法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5-02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素养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必须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与素养,树立法律信仰,他们法律信仰的生成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但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
  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细致观察与分析,并看到一些现象,那就是,学生大多数较具有法律意识,但遇到具体问题如何运用法律,却茫然不解,笔者在大学生们中做出问卷类测评,并结合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分析后,发现很多学院的学生在面临法律的问题时一知半解,或过于轻视了法律的作用,或将本不属于法律管辖的问题小题大做,如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公民不违法的表现是什么”,很多学生给出的回答是“不盗窃,不抢劫,不杀人的守法行为即是不违法的表现”,显然,这些学生不太明白我国的法律体系和较为浅层的法律规定,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不犯罪就是不违法,殊不知这仅仅是不违《刑法》,但我国法律体系中自然不仅仅包括刑法这一个层面,面对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层面,了解的还是不够。又比如笔者同样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目前大学生恋爱中因分手产生的纠纷问题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吗”,又有一部分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出大学生们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确我国法律所保护的客体及法益是什么,没有看到法律所带来的真正力量,而是堂而皇之地认为法律可以大包大揽地管理一切,还比如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法律的一些细致规定的询问,部分学院部分专业的学生,如商学院、经济学院,他们能就本专业涉及的法律中的一些详细规定有所了解,如经济学院的学生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中的规定了解的比较深入,而商学院的学生对《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的规定则了解的非常详细,但对于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距离的法律规定则知之甚少。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素养培育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文提及的对全校大学生所做问卷调查和与个别大学生进行的谈话沟通中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法律的了解过于片面、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不高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其法律意识淡薄,对其法律素养的培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具体有如下几点表现:
  (一)对我国法律的了解过于片面
  如今,各高校除了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同学们能够受到系统的法学教育外,其他院系的同学想要得到这样一种教育资源,其更理想的方式自然是选择旁听法学院开设的关于我国主要法律的相关课程。然而大学生们普遍對于自己的专业课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更感兴趣,加之其他院系的同学因学业或个人原因,使得在笔者作为辅导员下到课堂中进行观察时,发现每堂课上都是熟悉的法学院师生面孔,而能够真正来到法学院的课堂,旁听法学院专业课程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失去了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那么其对于我国法律了解之片面,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同学认为法律的面很广,应该管天管地;而也有很多同学还将“触犯法律”简单地理解为犯罪行为,认为法律专管恶人,是惩治社会的工具。那么,真正的法律是什么呢?
  张文显教授主编的《法理学》一书中对“法”的概念具有明确、详细、全面的界定,将法的外延与内涵表述的无懈可击。那么,从学术的角度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简单的说,“法”,是由统治阶级指定的,用以维护社会运转,维护阶级统治的产物,是关于公民行为规范的总和。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法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却又不完全地影响着你我的生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各种联系与关系,一旦这种关系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就变成了一种法律关系,受到法律的调整和保护,这就如之前问卷设计的问题那般,大学生情侣闹分手是不归法律管的,但一旦双方结合成为夫妻,再面对离婚的时候,二人的婚姻关系属于法律关系的一类,因此才受到法律的调整和保护。
  (二)对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情不高
  在本次调查中,还包括对大学生时间精力分配的选项,大学生普遍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有70%投放在了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而其中,对于本专业专业课的时间分配占81.3%,对于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占12.64%,而只有不到6.1%的时间留给了对思想政治和法律意识的学习及培养上。因此,与其说学生们对于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情不高,不如说是现在的教育体制应将学生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压力下降一些,让他们能有时间多多涉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选择在新生入校那一年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多被学生称为“思修”,但更多学生更注重的是前半段的思想品德,对于法律修养这部分,只是觉得背一背,读一读就可以了,不愿做太多深入。因此,这与高校思想政治中对于法律涉及不够深度、不够广度也是有关系的,在此,笔者建议可以将法律修养这部分内容从“思修”这门课程中摘取出来,单独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类课程,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解决问题不会第一时间选择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