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浅析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介绍了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技巧,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基础;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53-02
  2017年起,已暂停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想从事会计工作,一般会选择考取初级会计师的证书,《经济法基础》是初级会计师三个考试科目之一,在将来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在中职教学实践改革中,强化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弥补传统讲授法的不足。中职《经济法基础》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和展示方式单一。如果只采用传统教授法,单向传输信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或根本听不进去,失去学习兴趣,其结果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脱离。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建立双向交流,对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阐述其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2.让课堂更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理论学习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一堂课是否精彩主要取决于老师口才好不好。即使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学生听得入神,但他们多数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
  3.理论联系实践,为将来从业奠定良好基础。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经济法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经济现象和法律事实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入的案例,来自生活和实践,学生对此已有所体会,再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案例比较、案例讨论,使其既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又可以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其他生活实例与经济现象,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将来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让每位学生在案例中扮演不同角色,分工协作,在完成案例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团队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与合作意识。
  二、如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这一环节,教师应综合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文字材料中尽量多展示一些表格和图片之外,还应当播放一些音频、视频材料,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案例较长,应提前做一些布置,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要提出关于案例的若干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既要注意联系经济法知识,也要充分顾及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案例。
  2.案例比较。就是要通过多个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与案例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各自的结论,然后进行判断和取舍,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做出点评,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观。
  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要让每位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该环节中,老师要根据案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先分别进行分析讨论,让每一个观点充分融合与碰撞,最终形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并在班上阐述。在学生结束对案例的讨论后,教师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就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学生的讨论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协助学生清理思路,并让学生对照老师的总结进行自评,从而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经济法基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刻。多数中职教师在《经济法基础》教学过程中,仅是将案例教学法片面、简单理解为举例,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列举某个具体的案例。其实这依旧是传统的讲授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这样,仅是解决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听得懂”这一初步目标,却未进一步解决“记得住”、“说得出”、“用得上”等问题。
  2.资源凌乱,缺乏统一管理。目前《经济法基础》案例多数来自教材、习题,采用文字表述的形式。有些案例直接取自國内各种媒体,着重于叙述和事例的堆砌,缺乏重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这些文字的、视频的案例资源较为凌乱,散落在教材内、课件里,分布在不同教师的手中,没有统一存放与管理的系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也不利于教学案例的检索、加工与二次利用。
  3.学生参与少,活跃度低。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意义,许多时候仍是被动地参与案例教学,尤其是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另外,目前学生仅在课堂中参与案例教学,课前、课后的参与较少。
  4.案例选择存在任意性,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目前教材以及网络中搜集到的案例存在任意性、时效性差等问题。在教材中甚至可以看到2002年的案例,网络上搜索到的部分案例,虽然时间标注2015年、2016年等较新的年份,但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都是些旧的案例,无非更新了年份而已,这些案例远远脱离目前的现实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还要加强案例的趣味性。
  四、提高中职《经济法基础》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1.教师更深刻地认识案例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教学模式改革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法的思路,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体现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不能让案例沦为讲授法的“配角”。而且教师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除了具备准备与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之外,还要懂得改编案例。因为真实的经济法律事件或经济现象通常是长篇累牍,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覆盖面又广,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大案例进行改造,截取某一方面的问题,变为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