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氟伐他汀80 mg/d睡前口服,对照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变化、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间在显效率、无效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综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结论 短期大剂量应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但其具体的适应人群、适宜剂量、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氟伐他汀;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50-02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性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包括胸痛、紧缩感、压迫感、堵塞感,随呼吸加重的钝痛、刺痛、刀割样痛等[1,2]。该病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地诊断及正确地治疗极其重要[3]。目前,该病的治疗原则是防止病变进展,从而减少死亡或发展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治疗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抗血栓形成、抗缺血治疗[4]。

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脂、抗炎等作用对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有明显作用,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长期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5]。然而,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程较长,程度较重,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加上肝肾机能降低,药物代谢速率减慢,更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事件。本研究主要研究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男81例,女35例,年龄64~83岁,平均(73.6±4.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6]。排除标准:入院前1个月内曾服用调脂药物和(或)非甾体抗炎药;急慢性感染、创伤或手术2周以内;合并心肌梗死、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各种急慢性感染、血液病、慢性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全部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钙拮抗剂、阿司匹林、β受体拮抗剂、硝酸脂类、受体阻断剂、低分子肝素等[3]。研究组患者加用氟伐他汀钠胶囊(商品名:来适可,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 mg/d睡前口服,对照组加用氟伐他汀钠胶囊(商品名:来适可,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40 mg/d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所有患者研究期间均接受国际胆固醇教育项目的膳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检测 全部患者在入院当天及治疗两周时于清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7]、甘油三酯(TG)。

1.3.2 炎症因子检测 全部患者于用药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8],仪器为我院自动生化分析仪。

1.3.3 缺血性事件观察 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住院的等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三级[8]。显效:胸闷、胸痛等症状消失,2周内未再发作,下移的ST段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痛、胸闷发作频率明显减少,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以上,心电图明显改善。无效:胸闷、胸痛等症状未缓解,仍频繁发作,ST段未恢复,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A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后TG、TC、hs-CRP血清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其中治疗后两组间TC、hs-CR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间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2。

2.3 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

氟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得到积极防治,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随着社会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得到高度关注。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明显下降,再加上老年人常并存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然而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更复杂。由此产生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物疗效,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用药风险也大大增加。

氟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肾、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少[9]。氟伐他汀可以通过多种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如果其中一条代谢途径被合用药物阻断,氟伐他汀能够通过其他的同工酶进行代谢,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蓄积及药物间的作用,故临床应用氟伐他汀安全性高。

氟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同时还具有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多效性,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抗炎、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等,有利于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0]。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应用越早,剂量越足,效果越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短期大剂量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取得的综合疗效要比应用常规剂量组好。短期大剂量应用氟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不长,进一步研究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具体的适应人群、适宜剂量、安全性,可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鲁长胜.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8):31-32.

[2] 孟海亮. 替罗非班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5):63-64.

[3] 栗晓莺,齐玲,魏华,等.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34-35.

[4] 熊宁,魏璐,王强,等. 通心络胶囊、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66例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09,(2):206-207.

[5] 张红运. 氟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15-116.

[6]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7] 于娟,何文静,苏明浩.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90-691.

[8] 钱玉红,李争,李琳. 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34(6):856-857.

[9] 刘红斌. 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09,7(9):28-29.

[10] 张香素,史彩萍,饶胜国. 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49):38-39.

(收稿日期: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