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说法不仅仅在酒类营销中经常强调,许多医学、营养和科普界人士也经常提到适量饮酒的益处,而且,还列举出许多科学研究文献来支持这种说法。比如英国《新科学家》就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表明饮酒只要不过量,酒精能够提高人的智商;日本爱知县国立长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对2000名年龄在40-70岁的人进行了智商测试,他们发现一天饮用不超过540毫升葡萄酒或者少量白酒的男性与滴酒不沾的男性相比,智商平均要高3.3分,适量饮酒的女性与不喝酒的女性相比,智商要高2.5分。研究还发现,酒的种类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因为志愿者尝试了啤酒、威士忌、葡萄酒和白酒等多种酒类。

不过,有着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就能代表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饮酒有益”的起源

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但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出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这个猜想很有“养生大师范儿”,不过推理不靠谱只能说明它的理由不充分,却并不能否定它。为了解释“法国悖论”,各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总共调查过的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人,时间长的可达一二十年。在流行病学调查领域,这可以算得上数据最丰富的研究之一。

结果显示这种猜想还真不离谱。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二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二者又升高了。而且,不仅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类似的结果。

当然,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会受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较高,因而医疗条件等也要好一些。而是否喝酒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差异,比如蔬菜、水果摄入量,锻炼身体等等。在大型调查中,可以用统计工具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尽可能得到“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真实影响。

一般的结论是,在剔除了科学家们能够想到的混杂因素之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减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点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对身体有益。不过,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另一种著名的假说是酒精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好胆固醇”,而好胆固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一些试验证据似乎支持这种假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

“安全阈值”究竟如何

但是,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

科学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过许多研究。虽然不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那么深入,但汇总起来也不少。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过去三十多年中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荟萃分析在科学文献数据中找到了几百项研究,其中有156项质量较高,被汇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到的总人数超过了11.6万人。

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通常的结果非常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

但这是“适当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适量”喝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

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比如,如果每天喝50克酒精(大致相当于2两50度的白酒),那么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将增加2.1倍,食道癌、喉癌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都会增加一倍左右,乳腺癌增加55%,肝硬化增加6.1倍,慢性胰腺炎增加78%,出血性中风增加82%,而肝癌的增加也有40%。

与“饮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相比,饮酒与其他疾病风险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虽然这项荟萃分析中涉及到的人数超过了11万,但具体到许多疾病上,研究数与涉及的人数也都不算多。这就使得结论的代表性比较有限,有很多调查甚至可能只对具体的地区与人群有效。

但是,这项荟萃研究给了我们两点很重要的信息: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虽然酒类营销很喜欢这样宣传;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没有发现“安全阈值”的存在——也就是说,只要喝了,就会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