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规律,实施高效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李海彬,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天津300000)摘要:看到这个课题,我们应该立刻在头脑中反映一下两个问题,“何为教育?何为规律? “教育”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同时,“教育”具有教导启发的含义。规律即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认识它,利用它。本论文主要讲述的就是依据教育规律,实施高效英语教学课堂,让素面朝天不加粉饰的英语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教育;规律;高效英语教学;游戏教学;素面朝天英语课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教育源于生活,又归宿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精深理解和准确把握,创造性地将教材文本转化为学生所热爱与熟悉的社会生活,以便更好地改造社会、享受更好的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综合技能。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深入重点名校实习,亲自到课堂中聆听特级教师的讲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旦教育者好好思考、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立刻发现:其实,我们教授学生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育应为教师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下,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将教材文本转化为学生所熟悉和热爱的生活世界,将教材中呆板、平面、有失生动性的文字材料转化为课堂上生动、活泼、立体的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际情境,学生或是在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或是在一个个教师运用智慧与学生一道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学生会从一种对事物本身或是对一个最基本概念的最原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它们的理性认识。

在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中,我的老师欣喜地发现:只要我们的教学是在生活状态下予以展开,是在群策群力将教材文本中所出现的知识以及由教材深度挖掘所能获得的外延知识均可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的学习,学生才会觉得学习过程是那样的生动、有意义、有价值,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才会高效。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无非就是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场景中,与教师一道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去解决问题,然后,他们又会与教师一道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态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新的问题,之后在教师生动形象地点拨下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既有重复又有创新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生活状态中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感受到“学”的味道淡,反之,“感”“知”“会”“通”的味道会很浓。社会生活状态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成就一套自主创新、省时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清晰、便于理解;有助于使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有意义。总之,也只有在生活状态中的学习,学科教学的高效才有望得以实现。

同时,“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能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既然“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对于教育的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敬畏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高效益的教育。相反,我们的教育一旦违背了教育规律,肯定会获得低效的结果、甚至走向失败。教育是为了生活状态下的人们具有高素养、高品行;是为了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们能运用教育带给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智慧去更好地改造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并最终很好地享受社会生活。“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的这一重含义在告诫我们:只有懂得并敬畏教育规律的教育者才能使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受教育者身心愉悦、愉悦、和谐、充分、高效地向着教育者既定的、理想的教育目标去前进、去发展;相反,无视教育规律的教育者会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状态呈现消极、懈怠、无味、低效的惨淡局面。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人文、高校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并发自内心地去敬畏教育规律,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和谐、幸福、高效。虽然我们国家目前一直在提倡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尽力模仿外国人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即给大家一个话题互相讨论,也试图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原则运用于实践教学。但我们惭愧的发现: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历经多年的改革之后,仍是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甚至引发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追其根源,是因为我们受国内文化影响以及国内教师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教学风格与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的限制以及我们评价模式只注重分数评价的困扰,无论我们怎样改革,也始终没有离开以词汇为圆心,以语法为半径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以后即将为人师的我们应该好好叩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否尊重了语言教育的规律?

刚才在前面的阐述中,我们提到“教育来源于生活”,那么语言教育不是更应该来源与生活吗!脱离社会生活谈语言教学的结果就是这样一种结果:学生整天被众多毫无生命力而言的词汇和名目繁多的枯燥语法所淹没,被一张张脱离生活实际、脱离运用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的充满一个又一个语法考点的试卷所淹没。学生倍感英语学习的枯燥。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没有学习兴趣怎能学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孩子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从何而来?那么,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又将由何谈起?我们的语言教学最终要留给学生哪些最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又将由何谈起?我们的语言教学最终要留给学生哪些最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语言教育者的我们要晓得语言是一门用以人际交往的工具,而非单纯性的学科知识那样教条与苍白。而且我们英语教学本身在国内就没有这种环境,课堂上又不能给学生一个交际的平台,回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提供孩子英语环境,孩子们的交际能力由何提高?

语言教学一定要遵循语言教育的规律,切勿给语言学习者戴上一层又一层繁琐、神秘的面纱,更要切勿用一些教条式的方式让语言教学呈现出公式化、学术化; 同时,我们也不能将语言教学打扮得过于隆重、沉重与华丽,我们不是经常看到一些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英语课堂?整堂课下来时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费解: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要制作出这么精美的课件,都要准备如此数量繁多的教具、学具,那么老师工作是否显得过于沉重?又有哪一位老师能够坚持长此以往!

通过欣赏这种类型的课,我也感触很多。课堂因老师自己的想象发挥创造而美丽,也因老师对课堂素面朝天、不加粉饰而精彩真实!教育教学也因教育者知晓教育规律、敬畏教育规律而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所以,个人认为老师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必须依规律教学,用自己的激情、身势语取代教育以及花哨的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及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只要我们敬重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以后的英语课堂会因素面朝天、不加粉饰永远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