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投票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洲议会议员5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认为中国仍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地位,而且没有理由放松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规则;按照这些规则,欧盟可对被发现低于市场价格的中国产品开征报复性关税。12日的决议得到546名欧洲议员赞成,只有28票反对,77票弃权。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3日报道,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将在今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也是中国最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之一。此举的支持者表示,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投资。

报道称,但这一地位也将加大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的难度。欧洲钢铁行业近期爆发的危机加剧了有关各方对放松此类关税的担忧,欧洲企业称,他们被来自中国钢厂的“价格便宜得不公平”的产品压得喘不过气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符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需要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背书。“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问题是两个概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是关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在此之后世贸成员不能继续对中国出口产品使用“替代国”做法。这是世贸成员必须遵守的条约义务。无论美欧等成员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都必须如期履行第15条义务、弃用“替代国”做法。

中国成美国房产最大海外买家

据法新社5月16日报道,亚洲协会和罗森咨询集团的研究显示,去年购买住宅和商业地产的中国人有了巨大的增长,使得中国人近5年来的房产投资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

今后5年,这一数字有望翻番,达到2180亿美元。研究说:“中国最独特和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不仅投资总额很大,而且还参与各类房地产,包括住宅市场。”

研究称,虽然一些大宗交易(如安邦保险集团斥资20亿美元在纽约购买华尔道夫酒店以及3月份斥资140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集团但未果)成为头条新闻,但购买美国住宅的中国人远超对商业土地和建筑物的投资。

2010年和2015年间,中国买家共投入170多亿美元资金到美国的商业地产上,其中一半是去年一年投入的。但在同一时期,至少有930亿美元流向美国住宅。而在2015年3月前的12个月里,住宅的购房总金额为285亿美元。中国人就超过了加拿大人,成为美国住宅市场的最大外国买家。

中国各大城市房价的飙升使得海外的资产显得相对十分便宜。莱坊公司提供的数字显示,如今上海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巴黎、迈阿密和罗马。在北美购房网(一家专门从事北美房产投资的咨询平台)工作的克里斯表示,未来十年,中国海外购买房产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随着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将根据经济的周期性因素以及地域偏好来选择海外投资。这种全球性的投资已经引起了政府担忧,因为政府对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训记忆犹新: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顶峰期,日本曾大量购置海外资产,结果这些资产的价值最终全面崩溃,未能给日本带来任何收益。

中企对欧洲兴趣超过美国 去年在欧投资增44%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5月10日刊文称,与贸易和旅游不同,投资是长期的承诺,中国企业正在寻求稳定可靠的环境。在21世纪前十年,中国在欧洲鲜有重大投资,而2010年以来的数字表明了真切的投资浪潮。

根据贝克和麦肯齐律师事务所以及纽约荣鼎咨询公司联合公布的报告,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总量从2010年的6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550亿美元。2014年至2015年,年投资额从180亿美元增至230亿美元。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经济智库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估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如下:19%投向欧洲(139亿美元),13%投向北美(114亿美元),后者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接收国。

文章称,中国在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去年增长了44%,今年可能大幅飙升。

在欧元贬值的推动下,欧洲正在去工业化。像意大利、葡萄牙乃至法国和英国这些国家为中国企业在汽车、食品、能源、交通、奢侈品、娱乐和旅游等领域提供了机会。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不像中美关系那样竞争激烈,后者为争夺大国优势而斗争。在非洲或亚洲,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是为了寻求自然资源;在欧洲国家,重点是获得品牌和技术。但中国对欧投资并非没有问题。比如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人力资源是个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