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6.7%,意味大不相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与前两季度相同,都是6.7%。这一数字曾经引发国外某些经济类媒体的质疑。实际上,GDP增速每一个百分点都代表着真金白银的经济行为,在最后的数字表达上,相去不多甚至完全相同并没有什么奇怪,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之大,每个百分点的意义更加重大,统计局在表述上也必然会更加实事求是。

从别的统计数据上来看,同为6.7%,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带有更加积极的意味。第三季度的进出口、进口和出口总值均由前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维持同等水平,但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持续下降(在第二季度几乎降到零)回升到同比名义上升2.5%。官方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0.4,维持在50的枯荣线之上,与上一季度持平,非制造业PMI为53.7,增幅为0.2%,显示经济运行活力逐渐向好。其余的一些数据也都意味着经济情况存在企稳回升的情况。

不过,目前判断本轮经济周期已经触底反弹或许尚早。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季节性、干扰性因素依旧存在。传统的年度经济活动中,消费高峰往往在下半年甚至是秋天后才会来临,可以预期服务业将在第四季度中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其次,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将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仅在上半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信贷就占据三分之一强。随着10月份各个省市陆续推出住房新政,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第四季度的数据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而本拟投资于房地产的游资,将会涌入股市、汇市或者其他投资领域,带来较大变数。

同时,人民币是否会继续贬值,很大程度上仍旧取决于美联储悬而未决的升息预期。在过去大半年里,美联储以“升息”为工具,创造预期调动国际美元资本大幅回流。人民币贬值和中国外汇储备降低是升息预期带来的两个后果。

总之,从各种数据判断,实体经济正在缓慢获得增长空间,第四季度非实体经济或将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多贡献。外界普遍判断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高于前三季度。但是全国经济是否就此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这一新常态,在2016年这个答案未必那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