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是毛泽东赞誉的“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是周恩来眼中的“党之模范”;是彭德怀欣赏的“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军人。他就是左权,一代抗日名将,一位舍身救国,为了民族国家利益奉献青春,播撒热血的共产党人。

毋忘五九国耻,毅然投笔从戎

左权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小丧父,靠捉鱼、打柴换来的钱努力读书。幼年的经历让左权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不易,也磨砺了他勤俭坚毅的品质。他写了两副对联贴在家门两侧,一副是:“处世须知艰难,居家莫想快乐”,另一副是“须要勤俭谨慎,多栽杉茶棉麻”。

在20世纪初动荡的政治局势中,左权的爱国意识日益强烈。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各界爱国人士无不痛心疾首。学堂老师在课堂上痛陈袁世凯卖国行径,在老师的启发下,激愤难抑的左权毅然在纸上写下“毋忘五九国耻”六个大字。他还写下“五月九,忆国仇”的标语,并流着眼泪高唱《毋忘五九国耻歌》。这一年,他刚满10岁。但已经初步显现了立志救国的情怀。

17岁时,左权考进县立中学。在这里,他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第二年3月,他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为黄埔一期的天之骄子。在黄埔,他在努力提高自己军事理论和技能的同时,也找到了“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共产主义。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周恩来亲自主持入党仪式,左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平定滇、贵军阀叛乱,在血与火的战争实际中进一步提升自己。1927年,他还被组织选送,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在莫斯科,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凡教员制定的参考书籍,必一一阅读,并以红蓝铅笔标出要点”“在军事、政治考试中,常能旁征博引,阐其旨趣”,深得器重。

多年的积累,为的是用更丰满的羽翼为祖国遮风挡雨。他常说,“回国后,要实干,不怕死。”1930年6月,他和刘伯承、陈云等一起启程从苏联回国。根据中央要求,他被派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临走前夕,他给家里写信:“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回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从1923年离家到1930年归国,已过近十年的岁月,现在,又一个十年。为了国家,多少男儿眼泪,似水柔情,只能深藏心底。

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在闽西,左权先后担任红新12军军长、红1方面军参谋处长、红军第5军团军长兼政委、红1军团参谋长等军政要职,显露出了很强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过程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后一天急行140华里,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砍树扎筏,机枪掩护,佯作红军主力抢渡,吸引敌人,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甩掉了紧追在后的国民党军队。1936年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一昼夜激战,歼敌2个团。这次经典战例被作家丁玲写成《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一文发表在延安《新中华》报副刊上。刘伯承后来评价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西安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抗日战场上,他部署作战细致周密,协助朱德、彭德怀同志等组织指挥了百团大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建立了吕梁、五台、太行山等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华北敌后抗日的基础。

1941年冬,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位于晋东南的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扑袭。左权亲自指挥这次战斗,并要求参加战斗的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在战斗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11日凌晨,战斗打响。21日,乘胜追击的八路军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双方伤亡之比为6:1。中央军委对此高度赞赏:“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戎马倥偬的岁月里,左权还孜孜不倦地进行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译著了三十四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术原则,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毛泽东盛赞:“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

在累累军功的战场荣耀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心酸与舍身救国的坚定信念。在1937年12月3日给母亲的一封长信中,左权向生他养他的至亲之人坦陈了内心的想法:“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我们不管怎样,我们是要坚持到底的”“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漫漫长征路,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已然难以忍受,而面对日寇的铁蹄,左权和将士们愿意再重新吃一遍这样的苦楚,只为换取一个独立自强的中国。在给叔叔的信中,他也写道:“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事业,报答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殉难十字岭,太行荡忠魂

1942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分四路向太行腹地进行奇袭式的大“扫荡”,企图将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铁壁合围”。八路军总部制定的战略方针是:先穿过间隙转移到外线去,然后在敌人合击扑空时,相机集中兵力,吃掉一路至几路敌人。左权亲自向八路军总部警卫连干部布置战斗任务,要他们率部配合一二九师阻击敌人,掩护机关转移。并叮嘱他们“太行山压顶也决不要动摇”。

5月25日,移动中的部队被日军发现目标,飞机不断扫射,配合地面日军竭力封锁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因机关人员多,目标太大,行动不便,需要分头突围。左权率总部直属部队和北方局沿清漳河东侧向北突围。他亲自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敌人几次进攻,为机关突围争取了时间。时近中午,警卫连连长唐万成要求左权离开十字岭,但在检查队伍时,左权发现担文件箱的人还没有上来,为保护党的机密,他立即命令警卫员转回去找。当他带部队冲到敌人最后一个封锁点时,被一颗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噩耗传开,举国同哀

6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悼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6月23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撰写的《左权同志精神不死!》,称他是一位“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6月2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颁发《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号召全军将士继承左权遗志,坚持华北敌后更加艰苦的斗争,直到抗战最后胜利。

9月18日,辽县党政军民5000余人,在辽县县政府所在地西黄漳举行辽县易名左权县典礼大会,宣布:为永远纪念左权将军,从即日起,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之女左太北说,抗战五年,父亲没有一天离开过抗日前线,在炮火和硝烟中度过了他最后的五年。左权用这五年,诠释了舍生忘死、无所畏惧抗战精神;用他的一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的诺言。

缅怀是为了继承。虽然时代变迁,但从左权舍身救国的举动中所体现出的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