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与络脉病机在骨伤科疾病中应用探讨

关键词:元气;络病;骨伤科;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26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106-02

络病学理论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其理论发展趋势极具开放性,展示了现阶段中医学理论新境界;元气论涉及年代久远,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为宏富。然而,元气与络病之间深层次的生理病理关系迄今极少被发掘。笔者从骨伤科角度总结了元气与络病的生理构成、病理机制及两者间的作用关系,以期为部分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防治思路。

1 元气与络病的生理病理概要

元气禀于先天,藏于肾中,由先天之精与水谷精气化生而成。络气是相对于经气而言,包含循行于络脉的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因循行部位不同而有经气、络气、脏气、腑气之称。五脏六腑的络脉统称为脏络、腑络。叶天士则有“肺络”“肝络”“脾络”“胃络”“肾络”“心包络”之说。

《络病学》指出,络脉的生理为气络与血络的“行气血而营阴阳”功能,病机为络气瘀滞(或虚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热毒滞络、络息成积、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络体病变等。其中,络体病变是指络脉伤及气分或血分后,络体缺乏濡养和温煦,导致发生变性[1]。

元气虚弱和络脉瘀滞两证可独立致病,也可共同致病。元气与络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①元气激发血络,促进物质运输交换,同时温助阳气;②元气可修复病理状态的络脉;③元气可促进络脉气血流通,加强经络与脏腑组织的联系;④元气可滋养和激发五脏阴阳,促进脏器贮藏的精气作用于脏络。

2 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2.1 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

临床上,通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无明显症状,仅血清尿酸值升高,高尿酸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生成过多或

排泄减少。在排泄减少方面,当血液中过多的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和肾的微循环时,血管和肾脏同时产生病理变化[2],相互影响,导致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下降,日久引起一系列代谢综合征[3]。尿酸盐排泄减少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和肾脏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其病机可归纳为肾络阻滞、肾阴亏虚。肾络阻滞后肾脏失养,肾阴亏虚,其滋养与排泄功能减退,造成尿酸盐滞留。《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素问·五脏别论篇》有“五脏藏而不泄”,元气在体内贮藏于五脏,当脏器阴平阳秘,元气溢入经络组织,有利于贮存于五脏的元气受用。元气激发肾阴可促进尿酸盐排泄,激发血络可促进络脉与肾脏间物质交换,进一步滋养肾阴。故而促使尿酸盐排泄需强调肾阴,加强肾阴可通过培补元气以激发之,也可通过疏通肾络以滋养之。故滋养肾阴的方法有:①填补肾精,化生元气,激发肾阴;②疏通肾络,促使气血充养肾脏,滋养肾阴。即通过填精培元、通络滋阴,从而达到排泄尿酸盐的目的。

2.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

老年患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证候侧重于肝肾亏虚和络脉阻滞[4]。肾精亏虚则精不生髓,髓不生骨;络脉瘀阻,则股骨头缺乏血液供养,致无菌性坏死。故治疗多以填精生髓、活血通络。王清任《医林改错》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元气联系着肾精亏虚与络脉瘀阻两证。肾精亏虚一方面致使骨髓生成不足;另一方面,元气失去化生之源,致生成不足,经络缺乏元气充养而生瘀滞。其“瘀”的机理乃“气虚”所致。故见肾精亏虚,精不生髓,骨髓不能充养股骨头;精不足,元气无以化生,气虚血瘀,气血亦不能濡养股骨头。髓不生,络不通,久则致生本病。通过填补肾精,一方面可促进骨髓生长,滋养股骨头;另一方面,移精化气,元气即生,则络脉充养,瘀去新生。

2.3 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症状的典型特征是络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寒湿和瘀血是两个重要致病因素。寒湿痹阻,则神经根水肿;瘀血阻滞,则血脉不通。元气的气化功能可温助阳气,驱化寒湿,促进水液气化,消除神经根水肿。元气既虚,血管无气,必留而瘀,气虚血瘀,络脉瘀阻,不通则痛。因此,培元通络,既可消除脊神经根水肿,又可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这对颈腰部气络和血络均具有疗效。

2.4 创伤性疾病

元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骨折、运动神经元损伤、皮肤伤口等疾病,可通过培元通络而促进其恢复。骨折初期予活血通络法可使瘀去新生;中晚期填精生髓,移精化气,可加速骨髓和骨干生长,促进愈合。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恢复缓慢,以通补奇经、培补元气之法,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机体恢复[5]。皮肤伤口经久不愈,亦可使用本法促进创面愈合。

3 培补元气治疗络病法则

针对部分骨伤科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单纯停留在培元和通络某一方法并不可取。笔者认为,在认识元气与络脉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注重“络气同病”病机,通过元气与络脉间的相互作用而取效是确立治则的关键所在。

元精分阴阳,培补阴精或阳精,有助于化生元气;调节脾脏阴阳,可促进水谷精微形成,亦有利于元气生成。培元的同时需保证经络通畅,络以通为用,可达通补的效果;否则,肾间动气难达病所,不能取效。按经气循行规律,元气在体内运行必经此通路,即生成(肾间动气)-经脉输送-络脉输送-脏腑组织的贮存和受用。要使元气顺利作用于络脉,治疗需从培元、通经、活络、调脏及气血阴阳等方面整体入手。

总之,在“络以通为用”思想指导下,制定以培元为核心,辅助通经、活络、调脏,整理气血阴阳的综合治络法则,应用在骨伤科及其他慢性疾病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8-34,40.

[2] 陈星华,丁国华.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3083-3085.

[3] 赵华,冯慧,严晓燕.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军事医学,2011,35(4):318-319.

[4] 鲁超,马凰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189-2192.

[5] 王殿华,陈金亮.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37-38.

(收稿日期:2014-12-01)

(修回日期:2015-10-09;编辑:梅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