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紧急救护及训练

面对恐怖袭击的威胁,美国来自多领域的专家于2011年制定了民间应对突发事件的战术紧急救护指南,对紧急救护提出指导建议。近年,越来越多的警察单位与民间组织投入到紧急救护训练中……

军队战场紧急救护指南出炉

无论是所谓的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或是高级创伤生命救护术(advance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其目的都是处理那些可能在短时间内使人死亡的受伤类型。但美军从1980年代开始以来自民间的急救方式来处理战斗负伤,却发现不少问题:在各类仪器齐全的医院里,救护伤者的ATLS这类技术当然不是问题,但对于手边几乎没有诊断与治疗仪器的战斗医护人员而言,却很难按照规程来实行;而且,民间的急救方式不必考虑战场环境,如战场火力、黑暗状况以及极端环境等。基于这些原因,使得战场人员在进行急救时,必须要依据经验做出许多调整。

因此,1996年美国军方人员Frank Butler、John Hagmann和George Butler经过数年对战斗伤亡的救护及对战场受伤情况研究后,在军事医学期刊上发表了“战术战斗伤患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指南”,旨在指导战场急救,从而减少伤亡率。如果要以一句话来说明这个做法,便是整合好的战术与好的急救方式来完成任务。

美国海军与陆军特战部队率先采用战术战斗伤患救护指南后,其他单位也开始进行相关的教育训练。后来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引用TCCC后,战斗伤亡率有显著的降低,2009年8月发布的美国国防部医学委员会备忘录里也提及,几支全员接受TCCC训练的特战单位,在整个战斗任务期间没有任何因受伤而死亡的案例发生。据估计,这套指南的落实已经使战场因伤死亡率从越战时期的14%,降到反恐战争期间的9.2~9.6%。

民间紧急救护方式

借鉴战场紧急救护

对于部队而言,战术战斗伤患救护(TCCC)的对象主要是18~30岁的青壮年,而民间紧急医疗人员面对的对象除青壮年外,还有老人、幼童、孕妇及残障人士,且多数伤者都没有防护装备,况且,许多城市都拥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设施,且距事发地较近,地面的运输载具也更多,运送伤员途中的威胁顾虑远低于战场伤员后送。显然,民间与军队的紧急救护处理有极大不同。

为了应对民间战场救护,许多来自紧急医疗、警察等单位的专家于2011年5月组成了民间战术伤患急救委员会,并参考军方的TCCC制定了针对民间的战术紧急伤患救护(Tactical Emergeng Casualty Care,TECC)指南,而且该指南还随着相关资讯与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TECC指南对失血的控制、在威胁环境下处理伤患的策略、儿童伤患的照顾,以及伤员搬运技术等方面做出规范,以使伤员在救治过程中能获得安全。

TECC将危急环境下的紧急救护分为3个阶段:

(1)直接受威胁的救护,也就是在仍遭受攻击之际为伤患提供紧急处理。

(2)间接威胁下的救护,即当威胁已经被暂时压制后的紧急处理方式,而威胁有可能再度出现。

(3)后送,将伤员从事发地送到医院。

TECC指南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执法单位的行动中,任何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如枪击事件、核生化威胁、意外恐怖攻击、大规模伤害事件等,都可以按照TECC指南的建议进行救护。因此TECC指南适用于多种突发事件。

面对威胁,民众如何救护?

目前恐怖袭击多发,所以不仅仅政府要员或军警人员会面对这类威胁,普通民众也会面对这类威胁。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要拯救更多的伤者,除了紧急医疗人员外,一般民众也应该学习如何使用止血带等基本技术,这样才能在紧急救护人员抵达之前,为伤者争取更多时间。

当威胁出现时,最重要的是采取果断行动消灭危险并确保所有人安全。如果事发地点(如学校或政府机构等)制定有相关的紧急救护程序,就应按照其规范行动;若没有这类程序时,在确保自己的安全后,应尽快联系警方或其他紧急救护机构,然后告知其他人移动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并对伤者做必要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对于伤者,采用的都是军方TCCC式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伤者能自行移动,就不要再协助他;若伤者能自行处理,就不要让其他人去急救。这是因为,在仍有威胁的情况下,无论是协助伤者移动或急救,都有可能使没有受伤的协助者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避免更多伤亡,才会建议使用这种看似无情的做法。

此时对伤者的处理方式有以下3种:

(1)如果伤者有意识但却无法行动时,就要考虑救援他的利弊风险,一旦决定救援,就需要先想好适当的搬运方式。

(2)若身边有止血带,可为那些大量出血的伤者使用。由于危机尚未解除,也有可能要先让伤者移到较安全的地方,然后再使用止血带,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上方,扎紧至不再出血后固定。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告诉伤者先自行在伤处上方施压,减缓血液流失的速度。

(3)當伤者既无意识又无法移动时,应将其放置为复苏姿势,免得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

暂时脱离危险后该做什么?

一旦进入相对安全的地点,除了继续确认安全并协助伤者外,沟通便成为重要的一点。除了要和紧急救护人员沟通外,还要与其他在场的人员以及伤者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其他人员不会再误入险境,对于伤者而言,沟通能形成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同时使其明白紧急处理的方式,避免对方过度反应或拒绝配合。

接下来便要确定在上个阶段为伤者采取的紧急处理是否有效,因为许多处理的效果可能会因伤者移动而发生改变。同时还要查看伤者是否有其他位置受伤,然后处理那些先前没有发现的伤势。至于那些轻微的伤势,由于不会致命,所以可以暂时不予处理。

在重新检查前阶段使用的止血带时,首先要确定它是否还能有效地控制失血,如果伤处不再出血,且伤者能很快被送往医院,便不要将止血带松开或替换。若止血带的效果不佳,便要紧贴着第一条止血带使用第二条止血带。

这时候除了使用止血带外,还可能使用弹性绷带、纱布或具有止血功能的绷带等。在使用弹性绷带时,要将其覆盖在伤处上方并绑紧,利用其弹性形成足够止血的压力。如果有纱布,应考虑对伤口进行填塞,然后再使用弹性绷带绑紧。而使用止血功能的绷带时,则不需用纱布填塞伤处,直接以止血功能的绷带绑紧即可。

如果手边没有任何绷带或纱布时,只能在伤口上方施压以尽量控制失血,虽然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控制失血,但会为伤者争取较多的时间。

在止血完成后,接下来可能就要注意呼吸道与呼吸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护的人员多数可能不是医疗人员,他们能做的主要是确定伤者的呼吸道无异物,以免造成伤者窒息。如果伤者意识清醒,就应让他维持最易呼吸的任何姿势;如果伤者失去意识,则应将其下巴上抬或推挤下颚的方式保证其呼吸道畅通。

救护中常见的心肺复苏术主要用于救护如溺水、触电或其他非创伤性心肺停止的伤者身上,如果面对的是受到贯穿甚至爆炸伤后失去心肺功能的患者,为他们进行心肺复苏其实是无效的。另外,若伤者躯干部位有贯穿伤,应尽可能利用不透气材料覆盖住伤处然后固定。如果伤口封住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状况,应暂时将不透气材料揭开,将积聚在膜腔内的空气释放后,再重新覆盖固定。

至于伤者是否休克,只能从伤者的意识、脉搏及反应来做判断。如果其未受伤的一只手摸不到脉搏,或是伤者在头部没有明确伤势的情况下,连最基本的指令都无法做出正确反应,则伤者很可能休克了。

由于现场可能无法进行输血或输液等处置,所以除了前述的控制出血外,只能尽量为伤者保持干燥与温暖,不要让其受冷,用手边任何的衣物,甚至雨衣和大型塑料袋等覆盖在伤者身上,避免其体温进一步下降而造成失温。如果伤者体表有任何露出的穿刺物,则应试着加以固定,不可将其拔除。若患者有烧伤的症状,则应用洁净干燥的物品盖住伤处,并注意保暖与呼吸状况。

在上述处理都完成后,便要考虑伤者的后送治疗了。搬运伤者时可徒手或利用毛毯、床单、轻量的桌子、座椅等,搬运过程要稳固、迅速,避免使其受到二次伤害。在将伤者移交给专业紧急医疗人员时,应做好妥善的交接,让他们了解伤者已经接受哪些必要的处理。

TECC训练

2017年1月,位于美国加州的Peak Training Solutions训练公司邀請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警方的几位教官,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警方及军方人员组织了由美国紧急救护员协会认证的TECC First Care Provider训练课程。这次培训课程是以院前创伤生命支持(PHTLS)为教材进行的。

每个受训人员均配发多种救护工具及器材,包括止血带、纱布、弹性绷带等。训练中,除了对模拟伤者进行止血、心脏复苏等必要的救助外,还培训了如何快速、稳固地搬运伤者。另外还用假人让受训人员进行维持与建立呼吸道、血迹检查和填塞伤口等项目培训。

训练时,一位教官拿着喊话器悄悄进入教室后方,突然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播放警笛噪声,考验学员在突如其来的状况下是不是能做出正确且迅速的反应。这种训练更接近实战,以使受训人员具有临危不乱的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讲授的内容主要基于其多年战场救护经验,而警方教官讲授的内容大多是人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伤害事件,如车祸、恐怖袭击等,这些课程让受训人员学到了非常实用的救护技巧。

编辑/魏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