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平片X线特征,以及时诊断。方法:对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X线平片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有呈偏心性生长、膨胀性发展、骨皮质膨胀变薄如骨壳的特征,单房性溶骨破坏10例,皂泡征13例。结论: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平片线特征,可作出诊断。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骨壳;偏心性;皂泡状

[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14-02

骨巨细胞瘤为一种常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富含血管,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部分一开始就是恶性。在我国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占所有骨肿瘤的14.13%[1],据第三位,在原发骨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该瘤最常累及长骨的骨端,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局部刮除治疗容易复发,少数病例可肉瘤样恶变,甚至发生肺转移[2]。及时诊断,有助于及早治疗。现将收集的23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6~39岁。临床症状:局部肿胀,不同程度的疼痛,运动受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1例在病理骨折后发现。

2结果

2.1病变部位

肱骨上端5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下端9例,胫骨上端4例,肩胛骨1例,胸椎骨1例,髂骨1例,颅骨1例。

2.2 X线表现

2.2.1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19例,骨区见偏心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图1),边缘清楚12例,边缘模糊欠规则7例,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如壳状。9例破坏区内有骨梁间隔,形成皂泡状;9例呈单房性溶骨破坏,其中5例边缘呈筛孔状;1例有病理骨折;1例为恶性有骨膜反应,呈溶骨性破坏,浸润性生长,软组织肿块中可见多层骨壳,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2.2.2 肩胛骨1例,左肩胛骨外侧见3 cm×5 cm大小的椭圆形透光区,边缘稍硬化,并见软组织肿胀。

2.2.3 胸椎1例,第11胸椎椎体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其内似有骨间隔,周围骨质硬化,椎体略呈楔形。

2.2.4 髂骨1 例,左髂骨翼上部见一6 cm×6 cm的圆形透光区,其内隐约见骨梁间隔,上缘骨质膨胀变薄。

2.2.5 颅骨1例,右颞骨见3 cm×4 cm大小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其内有交错性骨梁间隔,似皂泡状,边缘较清楚,周围骨质有薄层硬化增白。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由于本瘤内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因而称为巨细胞瘤,又因过去认为这些多核巨细胞是破骨细胞,故又称为破骨细胞瘤。肿瘤本身常被结缔组织间隔分隔,邻近的骨皮质膨胀变薄,形成不完整的且菲薄的骨壳,肿瘤也可穿破骨壳而长入软组织中,有时尚有纤维包囊,有时则浸涧周围组织。在肿瘤的四周常有一薄层的反应性新生骨。病理上将骨巨细胞瘤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侵袭性即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Ⅲ级为恶性或恶变,恶性又称为骨巨细胞肉瘤[3]。有些文献中[4]又根据不同的X线表现将骨巨细胞瘤分为三期,即静止期(Ⅰ型)骨破坏主要局限于髓腔内,骨皮质无或少累及,破坏区周围常有一个硬化边缘,活跃期(Ⅱ型)骨皮质膨胀边界清楚。侵袭期(Ⅲ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肿瘤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但此分级分型与临床有时不一定符合,必须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三方面的表现全面考虑。

骨巨细胞瘤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1.2∶1,以20~40岁的青壮年发病多见,占65%,儿童及少年很少见。骨骺愈合前的骨巨细胞瘤非常少见,可以说“骨骺愈合”是一个年龄界限。本病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和骨突即愈合后的骨骺部,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占全部的60%~70%。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本组9例发生于股骨下端。早期呈偏心性生长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为均匀一致的溶骨性破坏,边缘可不甚清晰并欠规则,随病变进展而逐渐向周围膨胀发展,即肿瘤有横向膨胀的倾向,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受破坏,骨干似插入肿瘤内,但很少穿破关节软骨面,邻近肿瘤骨皮质膨胀菲薄如壳样,肿瘤边缘可有硬化现象,在肿瘤中有或多或少方向不定的性间隔出现而呈皂泡样,或单房样破坏边缘常有筛孔改变。临床上常以这些特点,作为与其他良性肿瘤和类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依据。

在X线平上的皂泡征为骨巨细胞瘤的典型特征,文献报道不一[5-6]。本文认为皂泡征是骨巨细胞瘤在生长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典型X线表现,并且此病的好发部位多有此征象。而单房性破坏边缘常伴有的筛孔状改变是否可理解为大小差别较大的皂泡征,是值得研究的。少见部位的骨巨细胞瘤文献[7]上亦以皂泡征作为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依据之一。本文23例骨巨细胞瘤中13 例有皂泡征,10例呈单房性破坏,其中5例边缘呈筛孔状。

恶性骨巨细胞瘤病变进展迅速,X线表现类似于溶骨性骨肉瘤,骨皮质多处被肿瘤穿破,软组织形成肿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周围无骨质硬化,骨膜反应增多。其与骨肉瘤的唯一重要鉴别点是恶性瘤的软组织肿块之外有或多或少的骨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提示恶性:①有较明显的倾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噬状、筛孔状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②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三角;③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④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综上所述,本文把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诊断要点归纳如下:①偏心性生长的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骨皮质膨胀变薄如壳状。②骨的多房性破坏呈皂泡状改变。③骨的单房性破坏边缘有筛孔状改变。④肿瘤突破骨皮质或骨壳,又在肿瘤外围出现单层或多层骨壳。掌握了以上4点对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诊断是有把握的。骨巨细胞瘤的破坏较大,X线是检查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掌握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特征,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8.

[2]陶天遵.新编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242.

[3]毛宾尧,林圣洲.临床骨科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4]陶天遵.新编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242.

[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42.

[6]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539.

[7]马群波,赵文勉.颅骨巨细胞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8(10):59-61.

(收稿日期: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