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卫勤的腾飞之路

2012年9月,在“十二五”全军5项军事医学重大项目立项中,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承担的课题,某海域“特殊损伤卫勤保障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榜上有名。这是继2011年7月他们建成我军首个卫勤决策支持平台后的又一次飞跃。

2012年10月,卫勤系卫勤决策支持实验室,获批成为首个全军卫勤重点实验室……

这些成果只是卫勤系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系在实施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在教学训练、学科人才、科学研究及为军服务等方面均取得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5年间,这个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院系一跃成为全军卫勤界的一面旗帜,系党委先后两次被总后勤部评为“先进党委”。

勇于突破常规 奋力集聚创新

2012年4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卫勤教研室主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张鹭鹭课题组的综述《汶川地震后的应急医学救援》。

这是由我国学者独立完成的管理实证研究,《柳叶刀》杂志还专门为该文撰写编者按称“为全球特大灾难的应急医学救援提供了理论参考”。这标志着我军卫勤管理学术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09年5月,《柳叶刀》首次刊登了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贺佳教授撰写的述评《中国医学期刊中的统计报告》,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国际医学领域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关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统计学工作专题述评文章,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关注。同时,贺佳教授应邀担任《柳叶刀》杂志国内唯一的统计学审稿人。

3年时间,有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曾经沉寂的卫勤系,依靠创新驱动,站上了与世界顶级期刊对话交流的平台。而5年前,他们能在SCI杂志收录发表一篇文章,都算是个奢侈的愿望。

在大学党委强有力的支持下,5年前,系领导分头找专家教授和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交流、论证,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坐下来议”等方式,明确了卫勤系未来3至5年的发展目标,即打造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创建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奠定在全军卫勤龙头地位。

那时系党委提出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动摇、坚持姓军为战的信念不动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为军服务协调发展的原则不动摇;在发展模式上,提出将“软环境”转变为“硬支撑”,将“软要求”转变为“硬指标”,将“软学科”转变为“硬实力”。

5年来,学校共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了一流的卫勤训练指挥中心、卫勤循证决策实验室和循证医学中心等平台。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6项,军队和上海市课题6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高等级成果5项。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文章从0篇到73篇。申请专利9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保护12项。培育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

卫勤系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致力于我国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工作,先后为多个亚洲国家WHO/TDR临床数据管理网络单位提供了关于数据管理、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还为国内多家临床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提供统计指导和帮助,使我国临床研究工作向国际标准迈进了一大步。

营造创新氛围 锻造卫勤尖兵

2009年10月,第38届世界军事医学大会在马来西亚召开。来自该系卫勤教研室主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张鹭鹭教授,以高票当选为军事卫勤管理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席,成为我军乃至亚洲首位出任这一职务的卫勤专家。

同年12月,卫勤专家陈国良教授被晋升为三级教授,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卫勤学科第一位将军教授。

去年3月,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贺佳教授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5年间,先后产生了曹广文、张鹭鹭二位总后“科技银星”。

曾几何时,许多卫勤人耐不住卫勤系这片土地的贫瘠,纷纷出走。2008年全系缺编10多名科技干部。

“决策问计于专家教授,单位建设发展依靠专家教授,党委机关工作围绕专家教授。”这是系党委的行动准则。

想方设法为专家教授找梯子、搭台子,真心实意地为专家教授解难题、办实事。几年来,系领导的辛勤努力,赢得了全系教职员工的良好口碑。

清贫的卫勤系现在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许多优秀的、热爱军事学科的佼佼者不断加盟。

2008年10月,熊林平博士婉拒了国外导师的盛情邀请,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回到了卫勤系。今年3月,熊林平的英文专著《中国医疗保险方案模拟》被德国LAP学术出版社主动联系并资助出版。

原军事教研室主任王德炎教授退休后,又主动要求返聘到自己热爱的教学岗位,年教学时数高达350学时之多。

近年来,系党委首次在全系按照初、中、高级职称不同考评标准,实施了科技干部年度述职考评,真正以年度考评结果作为科技干部立功受奖、晋职晋级、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

系里结合个人兴趣特点,帮助科技干部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年轻科技干部出国深造,拓宽眼界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组织面对面交流研讨,在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中帮助科技干部尽快成长进步。5年来,先后派出18人赴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世界名校学习研修。

系主任顾洪对记者说,系里每年掌握的经费不足100万元,可每年坚持拿出10万元资助年轻人搞教学改革课题,拿出30万元做青年人才培养基金。现在年轻教员绝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课题。

一批优秀青年才俊已脱颖而出。刘源博士30岁就发表了全军卫勤专业的第一篇SCI文章,张卫博士已成为卫勤信息化方向的技术专家,吴骋博士入选“优秀军事医学人才”。

提升保障能力 履行卫勤使命

去年10月,由卫勤系承办的首届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卫勤管理研讨班如期举行。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四大洲13个国家的100余名卫勤专家荟萃一堂。此举有力彰显了第二军医大学卫勤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只有学科发展了,卫勤事业才有希望!

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92年成立,当时只是一个3人“小分队”,科研经费仅有1000元,多年来学科发展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学科带头人贺佳瞄准国际前沿刻苦攻关,系领导认真帮助她厘清学科发展思路。他们自主研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应用软件”、“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分析软件”等9套应用软件均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保护,担负全军后勤科技和全军卫生信息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工作,由此实现了学科跨越式发展。

几年间,该学科由一个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小学科,迅速发展成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和中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临床数据管理中心”。目前该教研室已壮大成30人的“集团军”,科研基金飚升至1000余万元。

这只是卫勤系抓学科建设的典型个案。系领导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专门腾出一层楼面,建成集“平、战、非”与军兵种于一体的卫勤决策支持平台,包括建模、装备和软件工程等3个平台和7个功能实验室。

卫勤学科建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去年该系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实现了学校军事门类授权学科零的突破,今年又成功调整为这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获得成为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当时,谁也没想到军队卫生事业研究所能在短短几年实现集束式发展。该所作为总后勤部卫生部智囊机构,完成了《军队抗震救灾卫勤保障评估》、国家卫生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应急医学救援评估》、《军队卫生发展报告》(白皮书)研撰任务,奠定了该所在全军战略卫勤决策咨询的龙头地位。

一个个卫勤先锋正频繁活跃于军营内外,驰骋在大洋彼岸的国际大舞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属于卫勤人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