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摘 要:理工院校开办国际贸易专业与综合性、财经类大学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其普遍的目标。然而由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质量监控等不尽合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就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理工院校 国际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120-02

自从1998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第四次调整,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2009)中查询可以得到509所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其中理工院校就有180所,所占比率达35.36%,更有统计说,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约有700多个,因此,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争夺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一、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科知识,形成特定的行业方向,进入企业后能迅速熟悉产品特点,逐步打开市场。同综合性、财经类高校相比,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然而,从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或相关性极低的工作,更有甚者,毕业若干年都没能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成为“啃老族”。究其原因,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不能立即给企业带来客户及利润是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事国际贸易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积累、国外客户的开发及维护等,而这些恰恰是应届毕业生普遍最为缺乏的。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专业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比较广阔,综合素质较强,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从事商务谈判的能力,而这些也正是目前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地方。最后,无论是从事国际贸易哪个环节的实际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应届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工业品的设计、生产、规格、包装等,从而在对外发盘时面对外商的询问不能立即做出答复,影响了交易的达成。

二、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实践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达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根据通常的教学计划,每学年第二学期暑假期间,都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形式上看,社会实践一般先期有动员、中期有电话检查、后期有社会实践报告,然而从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来看,很难达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多数学生都是写一篇实践报告了事,认真一点的同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走访政府及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实践报告,但也很难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

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贸易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比较真实地操作所学知识,练习具体程序的操作,熟悉现实贸易情景,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亲身经历的印象,增强真实感,强化记忆。然而大多数理工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实验课,很大程度上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往往是在学习完一系列实务方面的课程之后进行一到两次总的模拟操作,加之实验环节的时间往往较短,使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3.实验室软硬件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由于实验室软硬件条件较差、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其他原因,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为理论课,教师上课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在课堂深入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不能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某校《国际贸易单据实务》课程为例,教学计划中规定总学时为32,其中实验学时为24,但是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硬件条件,导致这24学时的实验课变为理论课,老师也只是拿着实际业务的一整套单据,给学生们展示流程而已,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单据制作当中来。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需要。由于从事国际贸易的大部分环节都要与各种单证与产品打交道,从一单业务的准备、磋商到履行乃至善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实际业务中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问题,很少有单位会让学生在实习时接触到业务的核心环节,因此,也没法学习到真正能提升业务能力的知识。

5.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无法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由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缺失,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一般都是采用分散形式,地点大都选在校外。这样,學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就不能一一对每位同学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也不能保证实习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对分散式实践教学的监控也基本是一片空白,更加无法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估。

因此,针对上述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三、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探讨

从各个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实践教学由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层面组成,具体又包括社会实践(分若干个学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每个环节又是根据当个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

2.按照“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视野。国际贸易毕竟是和不同国家与地区商人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务礼仪》、《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的安排,学生一定程度上对主要贸易伙伴有了感官上的认识,但是实际业务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上述课程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环节,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的成果,变枯燥的理论为活生生的现实。

3.针对理工院校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及实践环节。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与特点,开设相应特色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如笔者所在学校强势学科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工程等,在开设理论课程时,开设了外贸商品学,并分成冶金、机电、稀土、矿产等具体产品贸易方向,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产品的了解;但在相应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需要加强。

4.构建“三项技能于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基础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相结合。对于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单项训练课程,在学生较好地掌握各项单项训练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将各门融会贯通成系统的专业知识来进行综合训练,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核心,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组建模拟的外贸公司,按照进出口业务部、单证部、报检报关部、运输部、结算部等业务部门,让学生切身体会外贸公司的实际运作。在掌握基础技能和单项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实训,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以形成较为完备的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保障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設为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控。

1.成立实践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在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成立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的协调与配合下,针对理工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分散度高的特点,由委员会随时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作出评价,填写《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文件,但是要把这些文件落到实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提高执行力本身就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3.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就业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社会试金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及水平的评价是检验学校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当建立定期随访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加强社会适应性的训练。

4.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相结合,通过教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平台。

五、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而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于理工院校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学校管理部门乃至用人单位都十分关心的话题,这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情况。因此,通过学校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与培养体系,定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顺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注:[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08-6-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近距离看专业:700余所高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3-28/1609193697.shtml,2009

2.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

3.何龙斌.国贸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4.陈能军,王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5)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