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肥胖现状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了解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肥胖现况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2009~2010年期间在金坛地区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对象982人。计算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金坛地区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42.77%,肥胖率为18.94%,轻、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70%、19.96%。不同性别间超重、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超重、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56倍和6.05倍;而轻度、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正常人群的4.62倍及5.51倍(P<0.05)。结论 金坛地区中年人群中体重异常者近六成,肥胖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

[关键词]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8)03-0222-04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8.03.015

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2010年我国心血管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占全部疾病DALY的18.38%,超过恶性肿瘤(16.75%),在各类疾病中排名第一,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作为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呈快速上升态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6年世界成人(18及18岁以上)超重率为39%,肥胖患病率为13%,1975至2016年间,全世界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两倍。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肥胖患病率也迅猛上升。我国2002年营养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群超重率22.8%,肥胖率7.1%。到2012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到30.1%和11.9%。我们利用2010年和2017年国家卫生行业科研资料,分析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状况,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2010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既往的研究基础,在我国华北、华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不同地区建立了12个监测区,在每个监测区内抽取年龄在35~64岁人群约1,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本次分析对象来自该项目监测区之一的金坛区,共调查982人。本项研究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加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采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体质量指数(BMI)标准:24kg/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中心性肥胖分为轻度组:男性腰围(WC)( 85~95cm),女性WC(80~90cm);重度组:男性WCi>95cm,女性WC≥90cm;2)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mmHg或两周内服用降压药;4)血脂异常:TC≥6.22mmol/L、TG≥2.26mmol/L、HDL-C<1.04mmoL/L和/或LDL-C≥4.14mmol/L;5)吸烟定义为一生累计吸烟20支或者0.5kg烟叶,或每天至少吸1支烟持续一年及以上,饮酒定义为过去一个月每周饮酒至少一次。

1.2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各人群的主要调查人员,质控人员以及资料录入人员在调查前均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血压的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取Korotkoff第一和第五音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连续测3次,每次至少间隔30秒,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个体血压值。每位参加者静坐休息5分钟后测量血压,测量前半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剧烈运动。测量2次体重和身高。测量体重时要求空腹,只穿内衣、脱鞋,精确至0.1kg;测量身高时脱鞋,精确至1mm;WC为平静呼吸状态脐上lcm水平的周长。BMI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采取空腹12h血标本用于测定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所有标本由统一实验室进行检测。所有生化检查采用Hitachi70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Ltd.,Tokyo,Japan)。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体系(GOP-POD)方法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应用酶法测定。TC低于4.50mmol/L的个体可以根据F6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Friedewald公式:LDL-C=TC-HDL-C-TG/5。

1.3统计学处理: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平行双次录入对比确定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分析,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用直接法标化患病率。计量资料表示为(x±s),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982人,男性435人,女性547人。男性吸烟率、饮酒率、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血压比例高于女性;女性BMI水平高于男性(P<0.05),见表1。

2.2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调查人群中超重420人,粗超重率为42.77%,标化超重率为43.3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77%vs.45.16%,P>0.05);肥胖186人,粗肥胖率为18.94%,标化肥胖率为18.70%,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2%vs.21.02%,P>0.05)。人群轻度中心性肥胖380人,粗患病率为38.70%,标化患病率为37.53%,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87%vs.43.33%,P<0.01);重度中心性肥胖196人,粗患病率为19.96%,标化患病率为19.07%,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9%vs.23.03%,P<0.01),见表2。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中45~55岁人群患病率高,但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吸烟、饮酒人群中超重肥胖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超重、肥胖患者中中心性肥胖分布:与体重正常人群相比,超重、肥胖患者中中心性肥胖发生的比例明显增加。超重患者中超过70%的患有中心性肥胖,而肥胖患者中90%以上患有中心性肥胖,见表3。

2.4不同体重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发现,超重、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56倍和6.05倍;而轻度、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正常人群的4.62倍及5.51倍(P<0.05),见图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金坛地区中年人群体重异常者近六成,超重、肥胖和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不管是超重、肥胖人群还是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均高于体重正常人群。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可以有效的控制人群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我国超重、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5~59岁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0%和10.2%,与1992年相比两者增长率分别为37.4%和72.9%,2010年一项对我国12个区/县35~64岁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8%、20.2%,河南省开封市针对15岁以上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标化后的超重率、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分别為35.52%、14.18%、42.62%。本次调查金坛地区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3.32%、18.70%,轻度、重度中心性肥胖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53%、19.07%,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与体重正常人群相比,超重、肥胖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研究发现,腹型肥胖人群归因危险度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中均高于70%;在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3个危险因素的聚集率高达5.4%,是超重人群的1.7倍,是体重正常人群的4.5;一项对5122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明显的向超重、肥胖者聚集的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年人群中超重肥胖人群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三个危险因素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6倍。

早在20世纪70年代,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已经为人们发现,一项长达14年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表明,14年间体重增加5~7.9kg和8~10.9kg的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是体重相对稳定女性的1.9倍和2.7倍,同时,体重减轻5kg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风险降低50%或更多。我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者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是无肥胖者的1.33倍。最新的一项针对306名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试验研究显示,体重减轻可以逆转2型糖尿病,疾病的缓解情况随着体重减轻重量而不同,证明通过做好初级保健来有效控制体重可以实现改善2型糖尿病。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肥胖人群具有很高的心血管病患病风险,而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如果能针对肥胖人群进行饮食、体育活动等有效干预控制体重增长,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样本量少的原因,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在超重、肥胖人群中没有显著差异,分析中没有考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人群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体重异常人群进行科学管理,以此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