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系列那些有关医生的事儿(三)

麻醉的问题总算是在化学家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手术室里,有个更神秘更令人费解的问题摆在所有的医生面前,那就是伤口感染问题。即便病人在并不十分痛苦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手术,也不能让医生轻松,因为也许很快病人就又会因为伤口感染而命归黄泉,医生的努力也就付诸一空。

产房里的神秘事件

高概率的死亡事件同样发生在1846年维也纳总医院第一产科门诊,当时这所世界上最大的产科门诊产妇的平均死亡率是13%,有时甚至高达30%。这样的数据被大多数的人们接受,生孩子嘛,本来就是高风险事件,对于产妇来讲犹如再次进行生存或是死亡的严厉考验。

就在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认为产妇生孩子是上帝掷筛子决定生死的游戏的时候,作为主任助理的28岁的塞麦尔维斯替死去的产妇们感到很惋惜,他决定找出生死游戏的规律,解救产妇。经过地毯式的排查和深刻的思考后,塞麦尔维斯认为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的双手是杀死这些产妇的罪魁祸首,因为他们在解剖课上触摸完尸体的脓疮之后,便直接去检查孕妇的产道,使致病物质通过医生的手进入病人的身体。

塞麦尔维斯

塞麦尔维斯于是要求医生必须用肥皂和清水仔细清洁双手之后再用氯水浸泡,直至双手再也闻不到任何尸体的味道。医生在接触每一个病人之前都统统按照这个程序清洗一遍,结果一个月内第一产科门诊的死亡率就降到了2%。

按理说这样的发现是被所有人拥护的,塞麦尔维斯发现了高死亡率背后的真相,把产妇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是这样的发现显然触犯了做尸体解剖的同事们,强大的对手们动用一切手段打压他,塞麦尔维斯终于精神崩溃了,1865被送入了精神病院,不久后便在悲愤中与世长辞。

质疑精神永存

细菌及感染理论最终被巴斯德和科赫完美地演绎证实。

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是医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倒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但是巴斯德不但热情勇敢地提出关于病菌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令科学界信服,这是他的主要的重大贡献。德国的细菌学家科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医学界泰斗,在医学方面有很多研究和发现。

巴斯德

显然病因在于细菌,那么显而易见,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

现在手术室早已懂得无菌的重要性,高温灭菌、气体灭菌和电离辐射灭菌贯用于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中,生孩子再也不是一件因为感染而生死攸关的事了。塞麦尔维斯的价值终于被人们重新认识,尽管这一切对于塞麦尔维斯本人来得晚了些。

中医的故事

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质疑精神中一步步壮大起来,当新的发现、新的科技被应用于医学的时候,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次生命的延续。

当西方医学以解剖学为依据逐步壮大的时候,东方的医学则走了另一条道路,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与西方医学的不同在于,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

中医的理论站在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因此对于医者的学识、心境、领悟能力的要求更高。古代的中医理论更是撑起了整个的中医框架,古人编著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更是成为了每个励志学好中医的人的必读书目。

中医把脉。 《黄帝内经》

尾声

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我们都对这个职业充满着深深的敬意,他们都是我们生命的守护者。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宣读的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它的主要内容,取自古希腊一位医师的誓言。这位医师名叫希波克拉底,在西方被人们尊为“医学之父”。后来世界医学会对这个誓言加以修改,就是著名的《日内瓦宣言》。

亲爱的你,愿意成为其中一员么?愿意,那就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