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负担加重,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压力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文献阅读及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的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所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在校任职教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压力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的现况,从而探讨高校教师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深化和完善高校制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抑郁;躯体化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6)06-0120-05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increasing of burd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pressur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ecomes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s and previous research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s paper takes three universiti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carries the questionnaire to the in-servic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s. By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sure and coping styles on their mental health, this work can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epening and perfecting of university system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omatization

一、引言

由于高校教師的职业性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教师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教师心理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例,有针对性地选择江西省唯一所综合性大学南昌大学、省部共建多科性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及综合性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并在每所高校中随机选择100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借助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录入与核对,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19.5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原因并提出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的对策。本次调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运用SPSS19.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江西省高校教师中有31.7%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躁、抑郁等症状。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假设[1]

(1)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与其他人群的心理问题存在着差异性。

(2)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某些统计变量中存在着差异,如性别、婚姻、年龄、学历等方面。

(3)形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具有多维性。

(二)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的把握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中选用了人们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测量工具。SCL-90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意、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五级评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相当严重4分,症状严重5分。SCL-90因子分的大小,是评定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指标[2]。调查数据则采用SPSS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问卷设计的依据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8月组织进行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时所用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问卷》[3]。问卷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教师的个人信息、教师近三个月工作中的体会与感悟、近三个月面对压力源的感受以及缓解压力的方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中,南昌大学共放出调查问卷100份,无效问卷7份(包括填写不完整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份;南昌航空大学共放出调查问卷100份,无效问卷4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共放出调查问卷100份,无效问卷2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调查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为了保证数据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江西省高校教师(N=287)中有31.7%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评分值大于或等于3)

(1)江西省高校教师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4]对比可以看出(表2),江西省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因子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有年龄差异

在这次抽样调查中,将高校教师分成35岁以下,36岁—49岁,50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这三个年龄阶段的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对比可以看出(表3),36岁—49岁这个区间段高校教师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职称评定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科研与教学的双重压力;同时,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巨大,教师们总有疲于奔命的感觉。各种压力迎面而来,36岁—49岁这个区间段高校教师身心俱疲,心理负担较重。50岁以上的高校教师则体现为躯体化症状。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虽然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是许多老年教师越接近退休年龄越想将工作做好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年龄越大,躯体化症状越明显。

(3)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有性别差异

从此次抽样调查中的高校教师男女性别的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对比可以看出(表4),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相较男性教师而言,问题更为严重些。特别是在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表现明显。目前,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一样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在与男性教师一样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同时,女性教师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在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4)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与婚姻状况有关

从此次抽样调查中的高校教师婚姻情况的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对比可以看出(表5),已婚的高校教师面临压力大于未婚教师。已婚的高校教师在面对着教学、科研等的职业压力以外,在生活中面临中住房、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各种压力。有些已婚教师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不得不在外兼课。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重压,许多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表现的心理问题也随着增多,主要体现为抑郁、焦虑和偏执症状。

(5)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职称有关

从此次抽样调查中的高校教师职称情况的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正常人因子分对比可以看出(表6),中级职称的教师整体工资水平低,他们经常需要在完成学校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到其他学校兼职以贴补家用。同时这些老师们还面临着学校职称评议的竞争。这種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造成中级职称的教师们身心俱疲,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副高职称的教师们则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教授职称的评选,他们必须继续深造、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在教学、科研成绩上更要再上一个台阶,职业倦怠油然而生,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偏执症状。教授们虽然没有巨大的生活压力,也没有职称评议的竞争,但是学校对于他们工作业绩的期望更高,工作压力巨大,主要表现躯体化症状、抑郁与精神病性症状。

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整体素质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发现江西省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甚至部分教师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1)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5]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表现为身心疲惫、安于现状、随遇而安、不积极进取、不力求创新等心理症状。职业倦怠导致教师们对待工作只求不犯错误,在教学中没有创新精神,不会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部分教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从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个性乐观并且擅于心理调节的教师适应性强,容易把握机遇,将压力变为动力,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成果丰富。而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在面对教学、科研、家庭的三重压力则无法应对,身心俱疲,长此以往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隐患。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部分高校教师呈现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差、冷漠等心理疾病。

(二)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因素涉及面广,原因复杂,如教师收入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其中在众多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导致高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6]。

(1)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的改革日新月异,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冲击着高校教师,让很多教师们在应对思想变革时力不从心。而且大部分高校为了适应社会改革,长时间过度追求教师的科研业绩、每年要求教师发表大批高质量文章并且要求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基金,教师承担超负荷的科研工作量,心理压力大,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倦怠。

由于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扩招本科生,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翻倍增加。因此,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量外,还要花出大量时间予以备课、上课,职业倦怠感油然而生。而学校在追求教师的工作业绩时,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未采取措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

(2)教师个人因素

除了环境因素影响教师心理,还有部分教师因个人性格缺陷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重重。每个教师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造成即使是在同样的环境下,同样的压力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性格悲观的教师在面对压力时总是一筹莫展,消极怠工,他们极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而性格乐观的教师则会较为坦然的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困难。

四、结论

通过对江西省三所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抽样调查中发现目前江西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造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较多。要缓解江西省高校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缓慢、复杂、系统的过程。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探讨缓解江西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社会支持

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不应该存在心理问题的,但却忘记了教师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社会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人们更加了解教师这一职业,做到真正的尊师重教。同时,还应该改善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缓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降低教师的心理落差,减少高校教师心理疾病的发病机率。

(2)学校重视

学校在管理方面应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创造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缓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問题,如采取各种调查方式如经常举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的不同生活、工作需求;针对不同人群,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让高校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良性竞争,保持心理平衡并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为教师创建心理健康个人档案,及时追踪、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变化[7]。

(3)教师个人调节

高校教师应认识自我,客观地、较为全面地自我评价,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高校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自己的工作目标,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收入之间的差距;高校教师应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人们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满意度,努力达到心理平衡,减少焦躁、抑郁等心理症状的发生;高校教师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增强体质,而且还能纾解心理压力,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8]。

参考文献:

[1]徐志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江苏:扬州大学,200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1-35.

[3]http://edu.sina.com.cn/l/2005-08-26/1106125867.html.

[4]金华,吴文源, 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260-263.

[5]么娜,王颖,王志路.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现状研究,职业与教育,2012, 77-78.

[6]张丽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39-41.

[7]孙天威,王晓平.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 Z2, 131-132.

[8]任波,杨燕,周凤桐. 天津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