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 ,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的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 行师德建设提出具体建议:应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应让高校青年教师参与师德建设。

[关键词]广东;高校教师师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5-0102-05

教师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作 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园地,其师德建设情况更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问题的 研究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师德的内涵和规范、师德建设的 现状、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等[1]。但还存在一些 问题,这与对教师、学生的调查不够深入有关。因此,我们对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调 查,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结 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自身不仅对高校师德现状非常关注,而且对高校如何进行师德建设 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内三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问卷328份 , 回收率为74.5%,有效问卷321份(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 ,有效率74.3%。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 。我们结合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其它因素,设计了高校教师师 德状况的调查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共计40个题目,其中选择题39个,开放式题目1个 ),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高校师德内涵的界定

关于高校师德的内涵,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 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2]。多数学者认为师德应体现在三个层次,即 “学高为师— —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3]。接受调查的 教师中,多数教师主张,师德应是 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其中选择“基本的职业规范、准则”的占68.5%,选择“ 高尚的、 崇高的道德标准”的占27.6%,选择“可以达到的、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标准” 的占7.6% 。同时,高校教师普遍赞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完全赞成” 的 占27.6%,选择“比较赞成”的占33.7%,选择“赞成”的占32.7%,选择“较不赞成” 的占1.9%,选择“不赞成”的占4.1%。

2.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认识

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的问题中,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选择“有较 高的收 入”的占2.1%,选择“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的占30.9%,选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 的占7.4%,选择“其它”的占4.2%,与性别、学历显着相关(p<0.01),与职称相关( p<0. 05)。在是否有离开学校,寻找其它发展的想法方面,选择“有”的占24.4%,选择“无 ”的占7 5.6%。至于离开高校的原因,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25.4%,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低 ”的占28.8%,选择“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占10.2%,选择“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的占33. 9% ,选择“其它”的占1.7%。半数以上教师因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自由性而选择当高校 教 师,其中女教师所占比例更高,达67.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 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职称越低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 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当部分男教师选择当高校教师是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具有副 教授职称的教师选择此项所占比例也更高。

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提法,“完全赞成”的占13.1%,“比较赞成” 的占22.0%,“赞成”的占33.8%,“较不赞成”的占17.5%,“不赞成”的占13.7%。在 自己作为教师 的价值取向方面,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占53.4%,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 的占42.7%,选择“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占3.9%,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 5)。就自己 如何处理个人、部门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的占62.8% ,选择“先部门、后个人、再学校”的占19.5%,选择“先个人、后部门、再学校”占17. 7%,与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更多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 人”。

在是否认为“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会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相矛盾”问题,选择 “完 全会”的占7.1%,选择“比较会”的占12.3%,选择“会”的46.3%,选择“基本会”的 占25.2%,选择“不会”的占9.1%,与职称相关(p<0.05)。在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之间,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奉献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 选择“应该首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占34.9%,选择“处理得好,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统 一”的占58.7%。半数以上高校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选择“平等关系”的占60. 4%,选择“服务关系”的占13.0%,选择“教育关系”的占26.6%。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 选 择“关系亲密”的占13.2%,选择“比较亲密”的占67.4%,选择“一般”的占18.8%,选 择“疏远”的占0.6%,无人选择“很疏远”。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选择“非常好”的占2.3%,选择“较 好”的占27.3%,选择“一般”的占57.9%,选择“较差”的占9.0%,选择“很差”的占3.5% 。对当前的师德状况,教师最不满意者涉及几个方面:选择“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 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选择“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的占14.0%, 选择 “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的占24.3%,选择“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 ”的占14.0%,选择“利用师生关系谋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较多教师认为是考核制度的问题,选择“对学校没有认同 感”的占11.8%,选择“教师个人放弃思想道德修养”的占22.8%,选择“经济压力大”的 占21.3%,选择“考核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占38.8%,选择“师生关系疏远”的占5.3%, 与学历相关(p<0.0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考核制度有问题”所占比例最高, 占41.4%。

3.对高校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选择“刻苦钻研业务”的占9.2%,选择“工作严谨,认真负 责”的占43.7%,选择“以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占37.1%,“谦虚谨慎,维护其它老 师的尊严”的占0.9%,选择“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的占8.7%,选择“不利用 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占0.4%,与职称相关(p<0.05)。

关于做一个好的教师最突出的方面,选择“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选择“教学效果好 ”的 占19.5%,选择“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选择“深受学生爱戴”的占19.5%,选 择“同事公认”的占0.4%,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与学历显着相关(p<0.01) 。自身在实 际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选择“科学研究”的占12.3%,选择“教学”的占30.1%, 选择 “科研和教学均好”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6.9%,选择“和同事们相处”的 占4.8%,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与职称、学历显着相关(p<0.01)。履行 教师职 责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方面,选择“教学”的49.4%,选择“科研”的占33.8%,选择“和学生 沟通”的占10.4%,选择“社会服务”的占1.1%,选择“参与管理”的占5.2%,与职称 、学 历、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同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 观 念,而男教师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 教学和科研均好,男教师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教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科研上花费时间 最多”比例越高,特别是教授,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副教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教学上 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低。

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的了解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占6.3%,选择“比较 了解”的占43.8%,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1.0%,选择“不了解 ”的占4.7%,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至于获悉途径(可多选),高校教师多是通 过 《教师工作手册》、“岗前培训”及“相关文件”来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师选择“《教 师工作手册》”,有48.1%的高校教师选择“岗前培训”,46.8%的教师选择“相关文件” 。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教师资格条例》了解较多。有67.7%的高校教师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师了解 《 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师了解《教师资格条例》。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高校 教师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师比女教师了解得深入一些, 职称越高的教师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方面,选择“非常必要”的占28.0%,选择“较必要”的占19.1%,选 择“必要”的占32.5%,选择“有些必要”的占14.3%,选择“没有必要”的占6.1%。关于当 前师德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选择“教师缺乏献身精神”的占8.6%,选择“教师缺乏责任感 ”的占37.9%,选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选择“其它”的占5.7%。

在是否赞成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方面,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1.4%,选择“比较 赞成”的占15.9%,选择“赞成”的占21.6%,选择“基本赞成”的占20.6%,选择“不赞成 ”的占30.5%,与职称显着相关(p<0.01),与学历相关(p<0.05)。在对学校对师德建设采取 过什么措施方面(可多选),有54.2%的教师选择“制定教师职业规范”,有39.1%的教师选 择“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有39.1%的教师选择“考核中有师德要求”,有9.5%的教师选择 “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有5.9%的教师选择“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报告会”。在所在学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方面,选择“显著”的占4.7%,选择“较显著”的占28.1%,选择“一般 ”的占47.2%,选择“有些效果”的占9.0%,选择“没有效果”的占11.0%。

教师虽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较有必要,但除比较了解“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外”,对其它措施都 不太了解。对高校是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态度多样,虽多数教师持赞成或基本赞成态 度,但不赞成的教师也为数不少,特别是低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

5.高校师德的评价方式

在评选高校师德标兵的必要性方面,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4.8%,选择“较有必要” 的占26.4%,选择“一般”的占28.6%,选择“有些必要”的占4.7%,选择“无必要”的 占25 .5%,与职称、学历相关(p<0.05)。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选 择“非常了解”的占0.6%,选择“比较了解”的占10.8%,选择“了解”的占12.3%,选 择“ 基本了解”的占23.4%,选择“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师较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 价标准,选择“完全认可”的占5.6%,选择“比较认可”的占75.0%,选择“认可”的占5.6 %,选择“基本认可”的占5.6%,选择“不认可”的占8.3%。在是否会把师德标兵作为 自己 仿效的对象项目上,选择“完全会”的占4.5%,选择“比较会”的占10.3%,选择“会”的 占31.9%,选择“基本会”的占25.8%,选择“不会”的占27.4%。

对最了解的师德评价方式,选择“自我评价”的占11.9%,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1.5%,选 择“学生评价”的占46.4%,选择“组织测评”的占9.6%,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0.7%。关 于最赞成哪种师德评价方式上,选择“自我评价”的占7.0%,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7.9% , 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1.2%,选择“组织测评”的占7.7%,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6.2% ,与职称相关(p<0.05)。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了解程度较低,“不了解”的占52.8%。 其结果导致教师虽基本上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教师不会把师德标兵作 为自己仿效的对象,甚至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 较认同“学生评价”。越低职称的教师越认同“学生评价”,越高职称的教师,越不认同“ 学生评价”,教授认同“学生评价”的比例明显低于副教授。

三、讨论

1.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师德建设,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师对学校的措施不认同。 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少高校领导,对师德内涵 的看法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与多数教师的看法差距甚远。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 以为教师所接受,如高校师德标兵评选,主要是其立意太高,远远超过了高校教师对师德内 涵的共识。一些与师德建设有关的措施,也不受教师的欢迎,如要求高校实施“师德一 票否决制”,教师态度因职称、学历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 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实可行。

2.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看法影响师德的塑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师德 内涵的认识及自身行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一面,但一 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选择也出现了。如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的提法,持 不赞成的态度,一些教师把“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认为 “个人或部门利益高于学校利益”,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少人在选 择当高校教师时,多是从“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和“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等方面考虑 ,而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面。当前高校教师师德 现状不甚使人满意,部分源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错误认识,不少教师也认识到这 一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教师对师德失范最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过分看重个人 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加以一 定的引导,使高校教师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3.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现行考核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 括了教学和社会服务。原因是教师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还会给对学校带来 许多好处。由于现行考核评价制度的引导,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对教学则得过 且过,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仅如此,个别教师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窃他 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变,应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给教 学 适当的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 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在这方面教师的师德最容易体现出来。至于师德评价方式,应 重视“学生评价”,原因是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

四、建议

1.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 建设 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高 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法律基 础,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解释。教育部人事司 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对职业道德虽有所解释,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主要 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 八个因素组成,但学校难以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的依据,教师也 难以遵守。因此,国家或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订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 解,并加以遵守。

2.应让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年来,不少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 青年教师的参与,如高校师德标兵的评选,许多教师难以参与评选过程,而且选出来的师德 标兵,多是有行政职务、高职称的教师,难以成为青年教师仿效的对象,并使他们认为无必 要评选师德标兵。缺乏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师德建设效果倍受影响,而与此同时,高 校 青年教师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选择对他们比较公平, 也比较为他们所认同的措施非常关键。如目前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多样,但低职称的教师 多认同“学生评价”,这也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比较认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对其它评价方式 ,如“组织 测评”、“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学生评价”对青年教师更为公平一些,把他们和 其它教师置于同一起点上。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考虑层次性,面向青年教师所采 取的措施应更切合青年教师的实际,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

[参考文献]

[1]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 :76-78.

[2]周济.爱之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2-3.

[3]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89-90.

(责任编辑 黄建新)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ought of the Current Morality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Jian-qi,WU Jing-hong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 g 510275, China)Abstract: Recently the morality of university faculty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 en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niversity faculty in Guangdong pro vince, the authors te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morali ty of university faculty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construction of faculty mo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culty. Detailed advic e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morality has been brought forth at the sa me time.

Key words:Guangdong; the morality of university faculty; investi 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