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而构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结构,提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建议,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化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能力  培养

[作者简介]李丹(1979- ),女,辽宁沈阳人,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0-0058-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化的过程中,对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被视为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化建设工作的深入,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社会的变化发展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扩招”向“质量提升”转变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保障,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由于高校教师的本职教育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联系较少,高校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渠道设计相对狭隘,加之高校教师的知识背景、职业能力发展观念的个体化差异,以致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体系认知度不高

在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体系的调查中,87.6%的被调查教师对职业教师能力体系有所了解,但对自身所处的岗位的职业能力具体要求却一无所知。

(二)高校职业教师能力考核、激励等机制与政策相对僵化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制定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但这些激励机制基本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相对于高校行政人员而言,高校专任教师的考核相对复杂,其中包括基本教学任务、科研成果、技能竞赛情况以及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考核方式也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使得科研项目较少、教学任务较轻的教师容易产生不客观评价与公平回报的思想,以致教师职业自豪感、成就感远远无法满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级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

(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缺位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大多依赖个人主观意识,职业能力提升的驱动力在于职称晋核和兴趣爱好,高校教师参与的职业能力培训还是不足。

(四)教师职业能力系统性不足

高校教师受到教学质量评估、职称评定等传统职业能力评定方法的制约,更为重视科研业绩,而对于教学实践、学生思想培养等方面的关注度普遍较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呈单一性,教师职业能力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

二、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分析,从教师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组织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论”较具代表性,他认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环境因素(家庭、生活的危机、个人的性情与意向、关键事件等)和组织因素(学校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社会期望、公共信任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观点,本文将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分为教师个人素质因素和高等教育政策因素。

(一)教师个人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

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内因,即专业知识储备能力、个体意识、职业道德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等,其中教师专业知识储备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个体意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首先,一名具有较高个人素质的高校教师,能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个人素质。其次,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高校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一名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以律己,通过道德的力量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高校教师的个体意识反映了高校教师对教师岗位和自身能力与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高校教师个体意识的强弱,影响着他们对自身发展和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自控性和创造性程度,从而决定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高等教育政策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导向

国家和学校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影响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外因。高等教育政策分为教育宏观目标政策、纲领性决议和教学行为指导。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实现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和指导。高等教育政策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宏观环境,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法律保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高校教师基本待遇、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政策,向高校教师赋予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对其提出了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程度能够影响高校教师提高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进而成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导向。

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结构分析

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是高校为满足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对担任高校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一般而言,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如右图所示)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涉及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指导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二)构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构筑师德培养平台,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注入道德力量。第一,为教师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的水平,首先需要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应从基本的人文关怀出发,不断改善高校教师生活环境和教学办公条件。第二,培养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在加强高校教师归属感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举办名师讲坛、演讲比赛、教师文体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更多地参与高校建设工作。此外,组织开展帮扶困难教工活动,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关怀,增强他们对高校的归属感。第三,增强高校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定期开展教师考核评定、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强化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

2.搭建教学能力培养平台,奠定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基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好体现。2011年教育部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搭建教学能力培养平台,能够实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双赢。首先,强化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适当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职称晋升中的权重。学校应对教学能力突出的高校教师充分肯定,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其次,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咨询服务、质量评估等工作,满足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校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最后,完善激励机制,为高校教师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校通过教学课程评优、课堂教学卓越计划、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建设科研能力培养平台,调动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积极性。教育部和科技部在2002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次,学校应利用人事制度改革的杠杆作用,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完善科研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奖励制度等机制,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第二层次,各学院应依托原有专业办学优势和科研成果,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理顺与学校之间的科研管理工作。组建科研团队并制定科研团队管理规范,学院出资建立实验室并与其他学院联合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率。同时,开办科研方法、论文撰写、实验技术等专题培训,开设学科动态讲坛等栏目,支持学院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第三层次,高校教师个人应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科研平台,积极申报校企联合横向课题、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完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实践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众多高校纷纷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活动,并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首先,青年教师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每年完成不低于3个月的校外实践训练;其次,各学院增强与企业的联动关系,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实践力的专家,将社会实践带入课堂,并将高校教师送至企业“挂职”;最后,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合作研发实验室,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将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带入企业孵化,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可以说,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是一个帮助高校教师接触社会、走进企业、与企业加强合作的平台。

四、完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较好地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增强我国高校教师团队意识和团队归属感,促进高校教师的凝聚力,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领导及教师们的共同参与,需要我们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因此,在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高校教师自我职业能力发展意识的培养。首先,高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和提高自我研究能力,才能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让更多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过程管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去帮助教师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师自我职业能力发展意识的形成。

第二,提高人性化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管理。要实现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在整个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突出教师的重要性,让更多教师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方面,高校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教师更好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以及其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充分地提高自我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给予足够的开放空间,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研工作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潜能地发掘教师的个人职业能力。

第三,完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一项兼具共性与个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考虑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年龄、性别、学科的教师设立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确保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已成为必然。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影响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符合新时代教师发展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从根本上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策略和建议,实现了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高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冠华,李瑞风,胡安霞,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彭北萍,梁艳春.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策略[J].继续教育,2014(3).

[4]商漱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体系与培训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2).

[5]万玉群.江西省高校女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