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品牌建设探析

摘要: 结合当地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实际,分析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文化品牌;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320-02

0 引言

区域文化是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精髓,更是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农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笔者认为,首先要搞好农村集镇文化建设,从而加快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城市化进程。

1 现状

集镇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基层政权之地,经济体制之地,民族居住之地,风俗习惯之地,特色文化之地。集镇的建设不仅是盖房、修路、造桥、建厂……而是要全面发展。

1.1 集镇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要搞好集镇区域文化条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集镇文化设施建设,这是首要条件也是基本条件。就青铜峡市来说,虽然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各镇建设了一些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在一个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和效益。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文化设施的功能已过时,不适应目前开放型文化活动的需要。同时,受近年来文化市场各种规定的限制,活动项目、内容远远适应不了日益增强的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

1.2 区域乡土民族文化艺术挖掘滞后。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岗、峡口、瞿靖、叶盛镇一带区域乡土民族文化十分活跃,村村办夜校,经常开展打腰鼓、扭秧歌、唱新闻、演小戏、舞龙等活动。然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距离骤然拉近,城市文化如潮涌般地进入农村,农村文化生活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彩,以地方方言和地方剧种为特色的乡土区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区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高强度的挤压。

1.3 文化工作中知识含量不足,还停留于小文化的范畴,对农村现阶段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求富愿望缺乏介入的热情和能力,导致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村中心工作脱节。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因此,农民们农闲生活时最需要的是有一定观赏性或参与性的活动,在这一生产背景下,农村文化工作一直以来比较强调组织一些唱唱跳跳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在农闲时节推出一些娱乐性的活动。但随着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再加上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仍然局限于小文化工作范畴的农村文化工作模式越来越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1.4 “老少文化”现象较为突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文化素质低下、老龄化等问题已成为目前阻碍农村文化工作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如我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转正的文化站干部24人,至今只有五人在岗位上,有的转正后提拔调走了,有的闹着干别的了,集镇文化队伍非常不稳定,人才严重缺乏。

2 农村集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农村集镇是区域经济的集散之处,连结城乡的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桌面,它既接受附近大、中、小城市的现代气息,又保留农村原有的地方习惯。伴随着中国在世界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也不断增多,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跟外国的流通已经是很畅通无阻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意识逐渐向农村辐射和渗透。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间传统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民俗;另一方面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生活方式被带到了当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两种文化意识云集农村集镇,相互作用,慢慢融合,形成了当前集镇特有的文化。现在集镇上的人们不再只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而是搭建起多结构,立体化的就业平台。这一变化,使过去农民没接触过的现代科学技术、电子机械、数码产品被直接掌握,各种高档家用电器进入平常的百姓家中,因此,他们渴望掌握知识,学习技术,懂得科学,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他们再也不是围着锅台,田畴、河边、山头转的纯农民了,而是时刻关心着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经济利益,致富途径等一系列的相关事宜。因此,政府可以搭一个平台,做一个引路人,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让外面的文化走进来,只有这样相互交流、互相激发,才能使我们的农村集镇文化踏上很高的台阶。

3 对策

面对农村集镇发展趋势,如何从打造品牌入手,推动农村文化事业这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研究课题。

3.1 加强软环境建设 这些年,我市以创建先进文化市为契机,对农村文化的设施、队伍、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达标要求,但由于文化站本身后劲不足,导致公益性文化建设难以体现社会效益,难以建立和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因此。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已迫在眉睫。

3.2 加强村落文化建设 村落文化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它是以农耕为基础、农耕人群为主体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村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及行为规范。当今的村落文化,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新旧文化因素冲突、融合。集镇文化与村落文化发展不平衡。根据自治区创建示农村文化范点标准,真正达到标准的村不多,有的甚至处于萧条、萎缩状态,绝大多数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枯燥。因此村落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出台政策推动村落文化建设。如对创建单位进行奖励,把创建工作列为对村干部考核的一个内容,并与评比先进等挂钩。集镇文化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最主要渠道,它在吸收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将现代文明传导给广大村落。集镇文化越繁荣,辐射力越强,农村文化的品位就越高;而村落文化则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只有立足于这个基础性工程,才能真正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因此,要把立足点放在村落文化建设上:

①进一步认识抓好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行政干预,把加强村落文化建设的具体指标、措施列入村级全年工作任务中,把村落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队伍、文化经费等指标列入考核村干部的一个内容。②乡镇文化站要把村落文化建设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抓点推动全面。③宣传部门对集镇文化和村落文化都抓得出色的单位,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文化整体协调发展。

3.3 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今天集镇上的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城里人做什么,集镇学什么。城里出现什么,集镇跟上什么。现代时髦已成为集镇的效仿现象。广大农民除了希望自己一样享受城里人的文化娱乐外,更深一层意义就是在文化活动中了解致富信息,增加知识,学到农技,愉悦身心。由此可见,农村集镇文化建设要从大文化着手,向多元化发展,并注重在“新”字上做文章,开展文化活动要坚持小型多样,手法新颖,高低档次相伴随。在服务对象上,眼光盯着乡镇企业农民和青年人身上。因为以上的人群有文化,有知识、见多识广,超前意识强,他们求艺若渴,求技心切,大力开展具有先进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审美性为一体的活动,还要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加强集镇上农民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在文化活动中尽情的讴歌时代风貌、抒发生活激情,在寓教寓乐中思想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3.4 加强农村品牌文化建设 农村品牌文化建设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它标志着农村文化在不断发展。品牌文化的基础是特色文化,它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目前各地的特色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尚未从特色文化提升到品牌文化,只满足于开展一般性、共性的活动。

要打造农村品牌文化,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生命。一流的企业不能没有企业品牌,一流的农村文化也不能没有文化品牌,这也是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亮点之一。品牌文化是本地域文化的精品,它是传统文化和新时期文化的完美融合,它是伴随着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受地方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影响,并具有显明的民族传统、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农村文化不能老是停留在开展一般性、共性的活动,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的品牌。事实证明,凡是农村文化搞得真正有起色,而且能够长盛不衰的乡镇,总有一个品牌在闪光。

3.5 要注重文化特色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地风俗习惯差异较大,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不仅具有重要的人文精神价值,而且还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挖掘、整理各种优秀民间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既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集镇文化建设要保持本地特色。如瞿靖镇素有戏曲之乡美称,全镇有民间农民剧团七个,镇政府非常重视,镇文化站全力扶持,使农民剧团忙时种田,闲时唱戏,坚持了数十年,久经不散,至尽仍然红红火火在集镇,热热闹闹在农村,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3.6 加强文化活动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建设 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好,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在文化建设和旅游文化结合中,可以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古迹、自然景色等优势,组建文化公司、旅游公司等经营性组织,组织和指导文化、旅游活动。如峡口镇、陈袁滩镇的回族文化园、黄河旅游风景区等,这些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如被充分利用和开发,不但能促进旅游文化业的发展,而且对当地先进文化建设和全面奔小康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3.7 调整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 目前,大多数农村文化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文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归家园,再加上一批外来知识阶层的加入,靠这批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村文化工作者来支撑整个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因此,必须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调整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早日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农村文化工作者基本都是由乡村自行配备,对配备人员没有统一严格的规定标准和要求,随意性很大,特别是村落文化员的配备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这是造成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素质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管理规定,抓好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笔者相信,区域文化品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农村文化乐园中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郭其龙.农村集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J].大众文艺(理论),2009-09-15.

[2]杨晶.新农村建设中区域文化品牌包装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1-12-20.

[3]刘彦武,王世凤,周晔.关于新农村建设区域文化品牌开发的考察[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