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接受口服利培酮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71%和94.44%,p>0.05,没有显著的差异;治疗两个月两组的PANSS阴性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者患者治疗4个星期、6个星期、8个星期后的PANSS阳性评分与普通精神病理症状、总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氨磺必利比利培酮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9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4--01

在临床领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是两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利用人脑中的多巴胺起到作用,但是有关这些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很少,两者间临床效果差异仍旧需要进行证实。本文抽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71例精神分裂患者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临床效果进行更深层次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71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总分不少于61分。从来没有接受过各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及其家属都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同意书。排除有自杀意向、脑器质性疾病及怀孕与哺乳期妇女。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35例,后者3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是17岁,最大是59岁,平均在(29±11.6)岁;病程是2个月-11年,平均在(2.9±6.2)年。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是16岁,最大是61岁,平均在(28±12.4)岁;病程是3个月-13年,平均在(1.4±7.5)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口服利培酮治疗方法,首次剂量是每天一次,每次1mg,结合病情适当调整到每天两次,每次2-3mg。观察组接受口服氨磺必利治疗方法,首次剂量是每天一次,每次100mg,结合病情适当调整到每天两次,每次200-600mg。两组治疗时间都是两个月。在研究过程中不能联合使用电休克治疗方法或者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劳拉西泮片每天2mg或者苯海索每天4mg。一般监测患者心电图、尿常规以及血常规等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第4个星期、6个星期、8个星期PANSS得分情况,对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使用TESS法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资料使用SPSS17.0統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分别用t检验法和检验法分析,用平均数±标准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在完成同期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71%和94.44%,p>0.05,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PANSS评分 治疗两个月两组的PANSS阴性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者患者治疗4个星期、6个星期、8个星期后的PANSS阳性评分与普通精神病理症状、总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疾病,可能包含了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异常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之间不协调为特征[1]。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通常没有意识和智力障碍,多数病程迁延,患者几率不低,大概在住院总精神病患者中占76%。不管是第一次发作,还是第二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首选的治疗方法都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是一种苯酰胺类衍生物,也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D3受体和D2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剂量较低的情况下,应该阻碍突触前D3和D2受体,加强多巴胺改善和传递阴性症状;剂量较高的情况下,阻断突触后D3受体和D2受体后,对多巴胺改善和传递阳性症状进行抑制,可以很好的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并且可以减轻不良反应。而利培酮是选择性拮抗剂之一,对多巴胺D2、5-HT2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5-HT1A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也可以拮抗其他的受体,而且可以影响下丘脑至垂体的结节漏斗通路,进而造成血清催乳素水平出现变化,引发相关的临床症状[2]。本组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治疗后PANSS得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每个时间段两组PANSS得分对比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个星期,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5.71%和94.44%,两组差异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而易见,氨磺必利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和利培酮相似。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两种药物整体治疗效果差不多。但是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非很严重,有很高的安全性,更加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以将该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者的主要用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张加明,刘焕美,孙青.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4,23(15):113-114.

吴昊.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