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之刍议

【摘 要】通过介绍教育活动的重要功能、核心作用及主要形式,概述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通过例举国内外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案例,并进行分析比对,以寻找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方面存在的差别与差距;通过分析当前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在科技博物馆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等问题,对此进行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科技博物馆 教育活动 案例与分析 发展趋势 思考与建议

在科技博物馆建设中,在基础设施与展品方面应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杜绝一味扩大投资的盲目性。对于许多已建成开放的科技博物馆馆而言,在硬实力已基本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须重视软实力的提升。关注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趋势,努力打造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1 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

1.1科技馆教育活动的重要功能

2007年由建设部、发改委颁布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指出:“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1] 互动性科普展览与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两大核心功能,前者主要靠的是展厅与展品等硬实力,而后者靠的是开发实施能力等软实力。

1.2当前科技馆运行中的核心工作

2014年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在科技馆运行中,开发和实施教育活动应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不然,等于是把科技馆降格为“科技展览馆”。提升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发实施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更是科技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品牌是科技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教育活动应充分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重视科技馆的形象定位。

1.3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展览教育活动。它是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展览资源与其它教育资源的作用。其中主题活动将教育活动推向探究式学习模式,它以主题为线索,将不同的展览展项进行链接,形成一系列重点鲜明,易于参与体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拓展教育活动。为科普资源的整合体,包括科普电影、科学实验、科学表演、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各种教育活动。它丰富了科学内涵,并将科普资源转化成各种形式,以便于传播。

培训教育活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对科普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亦日益提高,培训教育活动就是根据需求,对科技馆的员工、中小学的科学教师、科普志愿者制定并实施各类培训计划。

科技馆以展览教育活动为基础,以拓展教育活动为重点,而培训教育活动则成为科技馆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2 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2.1国内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案例

近年来,国内科技馆教育活动功能不断强化,各馆的教育活动蓬勃发展。以下例举就是国内科技馆具有一定代表性教育活动之案例。

2.1.1浙江省科技馆的“科学+”系列活动

自2009年开始,浙江省科技馆陆续推出“科学+”系列项目,使教育活动更为丰富多彩。至2014年年底,6个系列项目推行情况如下:

以远程视频连线世界各国科学现场或科学场馆的形式,与观众分享科学奥秘的“中外科普连线”,已实施32次;让公众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就可以跟科学家面对面探讨科学话题的“科学咖啡馆”,已实施30次;用平等的视角让公众与科学家就科学话题进行沟通的“科学会客厅”,已实施47次;让公众走进现场,体验科学“科学在现场”,已实施35次;科学家给公众带来将是新奇有趣科学体验的“科学脱口秀”,已实施23次;在每个科学日里,各领域的专家开展科学讲座和咨询,让科学更好地介入公众的生活的“科学百日谭”,已实施20次。“科学+”系列活动,已成为浙江省科技馆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平台与著名的科学传播品牌。

2.1.2黑龙江科技馆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黑龙江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教育活动,采用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活动形式,让观众“玩中学、做中学”,主动体验与思考科学,以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该馆设有生物科学工作室、科学与艺术创意工作室及机器人工作室,近年来,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系列活动、动手做系列活动50多个,开发科普活动资源包30余个,其中“小蚂蚁——大世界”、“清洁小卫士——肥皂”获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优秀活动方案奖。

2.1.3厦门科技馆多彩的主题秀

厦门科技馆近年的教育活动精彩呈现:例如2014年为克服人们对地震的无知以及地震来临时的惊慌失措,科技馆广场的地震主题活动对公众开放;2013年迎来暑期最精彩的科学盛宴“索尼探梦”科技馆的6场顶级大型科学秀的上演;2012年特别推出馆方品牌活动“周末家庭日”系列之“金多虾(闽南语,意为真感谢)”感恩节科学派对;2012年西方国家传统的万圣节,当装神弄鬼与科学相遇,碰撞出一场富有浓郁万圣节气息的魔法科学派对。

2.2国外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案例

2.2.1结合展示开发教育活动

德国曼海姆科技博物馆结合展示积极开发教育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预约系统、博物馆讲解、项目展示、博物馆俱乐部、展览教师教材等五个方面。例如,活动项目“博物馆俱乐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者家庭群体,在每周五、周六集中开展。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乐高俱乐部”,通过乐高玩具,观众自己动手切割、设计、制作不同的机电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2通过教育活动实现藏品与观众互动

荷兰莱顿自然博物馆于2009年完成了教育活动展区的更新改造,在该区域中,科学家在工作区(栏杆为界)内进行藏品的分类、修复、观察等工作;观众可以通过在工作区外的三台互动多媒体视频实时观察现场科学家的工作。观众可自由调节摄像头的方向与焦距,并通过识别码进一步深入了解藏品的信息。[2]

2.2.3特色教育活动

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有两大特色教育活动,吸引着大量的观众,一是“探索小分队活动”,针对5-12岁小朋友,结合馆内的展览、展项,每年举办3次不同主题并让小朋友亲手参与的手工活动;二是“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为外地学校提供夜游(宿)博物馆的活动,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展区,并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3]

2.3比对分析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国内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不断强化,各馆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不断增长、形式不断丰富、项目有所创新,从原理只有简单的依托展览的科技培训、科学表演等,发展到目前各馆依托各种馆内资源从事科学表演、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科技冬夏令营、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的开发与实施。[4]

欧美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与关键。它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自主研发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由此而形成一批颇具特色与内涵的科学实验和课程等品牌教育项目,以供学校使用。在教育项目的研发中,他们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其教育项目的策划总体表现出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5]

对照我国,虽然教育活动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如设立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建有策划、实施、宣传、评估、反馈等功能的教育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对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等问题,都是我们所欠缺或薄弱而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3 科技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科技馆在欧美国家全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教育活动发展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3.1紧跟国家科学教育政策调整教育理念

国外科技馆历来关注并紧跟国家科学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STEM Education)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不断出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种教育改革政策与项目中,并将此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实施。[6] 美国科学中心的教育活动在原来强调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不少有关技术、工程与数学的内容,以配合“STEM教育”,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中心在教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中表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推行STEM教育五年后,为了加强系统性,促进实践学习的深度发展,2011年7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颁布了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在新框架中,实践被立为第一维度。国外科技馆向来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作为设计教育活动的参考依据,因此近年来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出现了更为重视“实践学习”的倾向。

3.2鼓励自主式探究的教学策略

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思想的提出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以“ 探究学习”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最终促成了探究教学在美国科学教育教学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也深刻影响了其他国家近年来科学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7] 经过近60年的应用实践,“ 探究学习”已成为世界科技馆教育思想的核心。

随着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欧美科技馆对“ 探究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科学教育中首先关注的不再是科学知识结构本身,而是观众理解并应用科学概念的能力。

3.3与时俱进的教育活动开发模式

目前,世界多数科技馆的教育活动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模块化的思路。例如,科技馆会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类型划分为展览展品、科学实验、科普剧目、教具教材、创意手工等模块,再将每一模块按不同类型与功能细分成众多的子模块进行开发。如科学实验模块,就可再分为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子模块。经多年积累,形成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的模块资源,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为观众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的菜单式服务。[8]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国外科技馆在教育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项目制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集成,使教育活动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并高效地完成目标任务。

4 思考与建议

如上所述,教育活动在科技博物馆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国科技馆实行免费开放的时机,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4.1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科技博物馆如何吸引学生、老师?如何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这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科技博物馆要紧跟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设计科学教育项目与活动大纲。例如美国科技博物馆依据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动配合学校的科学教育改革,其教育项目通常可分为场馆教育(field trip)、到校服务(outreach)、博物馆学校(museum school)及教师职业发展等四种类别。科技博物馆紧跟国家科学教育政策,并且随之不断调整其教育理念。

其次,科技博物馆要充分利用馆内的互动展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参与性,注重工作细节,宣传的提前量,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发挥员工的敬业精神。其实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对科技博物馆硬件与软件的一次全面检验。

4.2如何在科技博物馆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往往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忽视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严重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相对于集中性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论为特征,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思考、扩大眼界、开拓途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而要培养这种思维,以非正规教育为使命的科技博物馆更需改进目前的一些教育方法,即由以灌输式为主向以启发式为主转变,让观众成为科技博物馆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让他们体会到科技馆并不神秘。

在德国曼海姆科技博物馆俱乐部,孩子们运用各种软件、工具创作了自己的机电装置,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的工业设计、机电设计始终居于世界遥遥领先地位的原因了。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国科协办公厅文件.科协办发普字[2007]29号.

[2]宋娴,忻歌.欧洲科技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的展教创新趋势.[C]//2011(广西·南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571-578.

[3]李楠.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特色教育活动之观察与思考[J].上海科技馆,2014(2):46-52.

[4]辛兵.教育传播学视野下提升科技馆教育质量的理论思考.[C]//2011(广西·南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12.

[5]宋娴.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特点[J].上海科技馆,2010,5(2):7-13.

[6]赵中建.为了创新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06-15.

[7]谭帮换.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49.

[8]龙金晶,刘玉花.世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C]//2014(安徽·芜湖)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论文集,2015:193-197.

作者简介:潘文(1966—),男,浙江省科技馆研究发展部部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