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航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

摘    要: 航天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航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 “四个自信”及弘扬中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特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已初步构建“航天+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航天精神进课堂,重点打造以 “国情、校情、航天情”为主题的航天特色实践活动。

关键词: 航天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应用

一、航天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我国航天事业在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同时,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本质上是报效祖国、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同舟共济、大力协同的团结协作精神,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和科学求实、严慎细实的敬业精神。在航天事业60多年的实践中,相继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航天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写照。

二、航天精神在“中國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运用的现实价值

航天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这一资源更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将航天精神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可以切实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说,航天精神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说,除了帮助学生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过程、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外,更重要的是“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①,只有这样才能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

航天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走向具体进而实现心理内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广大航天人以科技强国、航天报国为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大力发扬严慎细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彰显。另一方面,航天精神孕育并融入航天事业6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航天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细微之处见伟大,实干之处见精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航天梦而努力奋斗的事迹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的素材。通过这些航天事迹,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内涵,而是鲜活、生动的范例,更有利于学生感悟和践行。

(二)对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担负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梳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历程,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内外环境,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二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渊源,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三是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使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三)对弘扬中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弘扬和传承中国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担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曾强调思政课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③。

60余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精神既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激昂向上的革命精神基因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彰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在航天精神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航天精神是弘扬中国精神极好的素材,大学生可以从对航天精神的理解、领悟中增强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并自觉传承和弘扬。

三、航天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运用的实践探索

我校为广西唯一一所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院校。结合学校特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已初步构建“航天+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航天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以中国航天发展史为切入点讲述航天精神的生成过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航天梦”奋斗的事迹中让大学生感受航天精神的可贵,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识逻辑过程。

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故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和航天精神等内容穿插在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章节中讲授。本课程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共有三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分别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具体安排如下:

在第九章第三节第二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航天事业的艰难起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然后导入“航天传统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的介绍。通过案例“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展示他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第十章第四节第四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这一部分讲述载人航天发展的辉煌成就,由载人航天辉煌成就导入“载人航天精神”:在比世界航天大国起步晚30多年的情况下,广大航天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从1992年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仅仅用了十余年间就实现了千年飞天的梦想。

在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一目“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一部分介绍新时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介绍建设航天强国目标的确定及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从嫦娥探月到“天宫”飞天,从悟空探秘到“天眼”探空,從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最后是描绘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蓝图。

(二)航天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在实践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展以“国情、校情、航天情”为主题的航天特色实践活动,依托校园航天景观、校史馆,以“四个一”环节创设实践情境,即“拍一部航天人故事的微视频”“朗诵一首歌颂航天精神的诗歌”“制作一个航天发展历史的PPT”“绘一版航天成就的电子板报”。学生自行组建多个实践小组,在“四个一”当中选择其中一种形式参与实践教学,然后在实践展示课上由教师安排对每个实践小组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并由每位小组派一位代表对自己的实践作品进行介绍。

通过开展以“国情、校情、航天情”为主题的航天特色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航天发展的历史与成就,了解学校办学的航天特色,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发自内心地产生航天情结: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和身在航天院校的自豪之情,对伟大航天人物、航天英雄的崇敬之情,对传承弘扬航天精神的责任之情;让大学生体验广大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做勇担时代重任、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24/c1001-25060582.html,2014.5.24.

②③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EB/OL]. http: //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 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2019. 3.18.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夯实基础,深化内涵,打造‘航天+思政课’混合式课堂”;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六大数字化平台多维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6JGB407);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