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优势分析,从内容要“近”、形式要“杂”、指导要“精”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设计原则,结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介绍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62-03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校要教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达到提高其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目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很多思政教师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实践,认为只有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与思政课有关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在思想上严重忽视课堂实践教学。相比各种课堂外的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这种实践方式应是当前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合乎实际情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相对于思政课课堂之外的各种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组织形式灵活,学生参与方便,教学实效性强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播放、发人深省的案例解析及组织有序的调研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将课程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在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主实践中,获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过程简单,教育资源节约,教学可操作性强

相对于传统社会调研活动开展受到时间、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简单,只要开设思政课教学就可同时进行实践化教学,普通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即能满足课堂实践教学的需要,无须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课堂实践活动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

(三)组织内容连贯,符合学科特点,教学针对性强

在各大高职院校,各种校内外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常常受到领导、财力、教师、场所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当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学生在参加实践动后往往难有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自身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锻炼。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则可以结合学科授课特点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以各种形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过程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相联系,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针对性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具体设计原则

(一)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要“近”,引发学生参与兴趣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政治性、理论性较强,教材理论多实例少,内容理解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需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实践内容的“亲近性”,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结合高职生关注的热点与疑难问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今后会遇到的人生问题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为例,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可以加入具有争议的武汉公交车“有偿让座”事件、因为搀扶老人而被诬告的“南京彭宇案”、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由姚贝娜去世引发的媒体道德争论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促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着力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把理论学习、课题实践、人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要“杂”,贴合学生主体特征

2013年开始,“95后”开始成为高职院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不喜欢被束缚、自信张扬善于表现、创新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也要求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抓住“喜新”的“95”后高职生眼球。目前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讲座(专题报告)、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将多种教学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避免学生由于单一一种实践活动的重复产生疲劳及厌倦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践教学指导要“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在某些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打着“实践教学”的旗号,一个学期有大量漫无目的毫无规律的课堂实践活动,看似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但是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导”,所谓学生主动地“学”,也只能是“瞎学”,这种单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中心在于体验与过程,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为例,在课堂实践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布置相关课程内容,介绍模拟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切入视角的思考并对相关资料搜寻途径进行指导。在模拟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作出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在模拟教学结束后,还要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建议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实例分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如下:

(一)课堂讨论的设计和实施。在开篇部分引用“囚徒困境”的难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讨论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多个小组,讨论形式采取先小组、后推代表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的参与,在讨论中将“囚徒困境”模式引入公共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由于人们选择自利还是尊重他人利益所带来的四种不同的社会状况,促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形成较好的道德行为结果,引入社会公德概念。

(二)视频播放的设计和实施。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部分,为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理解,通过新闻片段《本是交通小摩擦,彪悍女惹出大阵仗》使学生充分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谓的口角之争带来的恶劣影响,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以专题栏目片段《不该发生的事故:多事的路口》对学生视觉和心灵造成的震撼为切入点解释为何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纳入到公共生活中并对相关内容展开介绍。

(三)案例分析的设计和实施。以“丁锦昊”在埃及刻下“到此一游”及“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的社会热点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亲历、体验、模拟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对于公物的保护意识,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需注意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课堂实践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一灌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根据教学认知规律,结合学生主体特征,综合运用各种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让学生真正去体验、领悟、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达到课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改善已有知识结构,加强同行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课堂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及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大挑战。为此,思政课教师除了通过文本、视频等相关实践资料的自修学习来加强对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指导外,还可在授课部门内部加强同行授课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教师之间可通过听课、说课、研讨等形式更直接、真实地了解他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及问题,促使思政课教师对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及效果的思考,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改革思政课考核内容及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积极性。高校课堂实践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是学生,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来,是课堂实践教学能否得以实施并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考核方式上可以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终评成绩中的比例,对部分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可考虑免去期末笔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热情。在考核内容上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背诵压力,将考试重心转移到学生课堂问答、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实践活动中思考和探究的课程相关知识点及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机统一实践活动,努力构建思政课课堂内外实践教学互补机制。虽然课堂实践就有组织灵活、资源节约、学生参与方便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将各种社会调研、校园活动完全排斥在外。事实上,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可以根据各个高职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各类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调研,充分体会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的魅力,努力构建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的互补、统合机制。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