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磁路,实现专利转化科技报国

我国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李国坤教授,52年艰苦研究获得包括美国发明专利在内的47项专利,大部分专利被27家企业相继转化。李国坤通过科学技术,间接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并创造出超过10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专利不但实现了“技”尽其用和市场转化,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在磁路领域的科技水平,有的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李国坤教授作为中国的一位发明家和创新者,每天工作学习达14个小时,一年中休息的时间很少。如今,他虽已身怀千万专利转让费,却依然是个贫民科学家,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技的执着,他已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当前更高更新的技术研究中。低调谦逊的作风,沉稳淡定的处世风格,这就是李国坤。在科技研发的路上,李国坤的发明为何能赢得国家和社会的如此青睐?他,是如何定义发明的?又是如何进行发明的?以及在专利的转化方面有何独至4之处?他的创新模式,对我国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有何借鉴之处?

几多坎坷 凝练报国志

1935年3月,李国坤出生在四川省西充县的一个贫困乡村。自幼清贫教会了他勤俭朴实,自立自强,也锻造出了他坚毅忠贞的性格。出生乱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崛起的几大历史时期,大是大非面前,李国坤渐渐明白有国才有家、国强民才安的道理。由此,爱国的根脉深深扎进了他内心的最深处,他为此立志要做一名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而且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1958年,李国坤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此时,正是百废待兴后的中国用人之际,大多会被直接分配进国家重要的机关单位工作,李国坤却做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择,他三次强烈要求分配到分配方案中条件最为艰苦的兰州工作。自此。他便留在航天部510所,一干就是30余年。1992年他自办创新型公司——兰州环优磁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在他还兼任中科恒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50余年来他一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不论是科研、创新、开发,还是转化,都事必躬亲、细致入微地工作。可谓,一辈子鞠躬尽瘁、忠贞爱国、献身科学。

知晓李国坤教授的人都知道,长期以来,他为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如今,已经75岁的李国坤依然没有停歇,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有人曾问他:“你已经很成功了,为何还要拼命?”他的回答很朴实也很真切,“我只希望我们国家能更富强,在我有生之年为国家做出更多的事情,是我一生的追求。”

正是一颗爱国心的驱使,才使得一位科学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而现在,李国坤教授已拥有7项理论成果和47项专利技术,并曾研制出十几种产品,而且已将其技术或产品转让给27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已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说到自己的创新思想,李国坤谈到了“矛盾论”、“实践论”和邓小平理论对其的指导作用很大,并把其应用到自己的发明创新中,可以说,李国坤自身许多的创新方法都是对伟人思想的忠实践行。他说“如果遇到一个课题,抓住其主要矛盾,客观地、本质地、全面地掌握本质规律就会有所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实践。现在有许多成果,专利之所以形不成技术,做不成产品。实现不了产业化,主要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在我国创新事业发展中,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科技创新主要还停留在初级的跟踪和仿制上。现在,伴随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已经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李国坤教授说,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就是创新。

30余年来,李国坤一直从事着我国稀土永磁器件的研发和推广工作。1978年他就意识到,宝贵资源长期低价流失,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如今稀土之痛已成为国家之痛,李国坤当日的担忧已然成真。他说,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有“工业味精”之称,是一个国家尖端武器的“命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IT、机械、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尤为引人重视的是在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的巨大作用。

中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的稀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但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早已主动封闭其稀土矿山,长期从中国低价进口,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开采稀土所付出的巨大环境,资源等成本。日本则甚至已从中国进口了可供其多年使用的稀土巨额储备。对于战略物资稀土,西方国家的做法显示了其长远谋略。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中国的稀土生产长期供大于求,稀土价格也一直在低位运行。

李国坤教授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0%左右,但多年来滥采偷挖无序出口,已对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稀土原料的开发技术条件有限,对国内的生产和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另一方面,日本等国将稀土廉价买去,利用中国的稀土资源研发高端科技产品,卖到中国等地,牟取暴利,同时,在军事领域的高端应用,已经威胁到包括中国在内周边国家的安全。

稀土是中国的一大宝贵资源,经过无序开采和出口,不但没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廉价的价格,短期看损害的是中国稀土产业的利益,实际上更多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安全。据统计。随着国外稀土矿的发现,现在我国稀土储量已经下降到世界的35%,谈及此处,作为一个稀土资源高端产品的研制者和推广者,李国坤教授痛心疾首,他说:“我们不应该再像以前一样,把稀土当沙子一样出口。”

2008年,“中美绿色能源论坛”召开。会上,美国大量鼓吹买中国的太阳能板,李国坤当即就指出生产硅太阳能板高能耗。有污染。“我们把成品的绿色硅太阳能板卖给国外,却把生产时的能耗、污染留在国内,反被指责我国耗能多,污染严重。我们应自产自用,或者开发能耗低、污染少的光伏器件。”李国坤沉重地说,“我国有些高科技产业,所产产品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我们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加工者,从中所获得的只是其中2%~3%的加工利润,而西方国家却拿走25%的利润,而且在整个生产中,所有的高能耗和污染都留在中国。”

痛定思痛,看着国内的高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企业因科技实力不足,不得不被动地被国外先进技术牵着鼻子走,这使李国坤教授难过万分。如何培育节能减排,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企业,成为李国坤的梦想和追求。

创新宝贵“创心”更难得

“每当你决定要创新一项发明时,首先要认清现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实验才有可能取得效果?实验又怎么做7只有弄懂了这些,才有利于深入创新。”李国坤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创新宝贵,而创造者拥有一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