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型教学设计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研究型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设计的提出、实例分析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褚凤(1976-),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教育。(湖南长沙41013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19-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设计的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核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设置的初衷来看,是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基础课,应受到学生高度重视和喜爱,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滞后性。目前,传统的“你讲我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渴望带给他们学习乐趣的教学改革,呼唤与时俱进的现代教学理念。要解决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研究,获得更多信息构建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教学没有科研底子,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课堂不仅是传授书本知识结论,而且是教师通过以研究为特点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索中学会尊重知识,并内化为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

2.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规律的课程,规律是不经常变化的,但人认识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人生的常修课,但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的心目中成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枯燥课程。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又是一味地灌输知识,采用一成不变的讲授方式,学生兴趣全无,逃课、厌学情绪普遍增长。为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丰富知识内涵,熟悉理论产生、发展的过程,寻找理论对现实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

3.教学对象的自我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有着自由的生活环境,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他们希望社会提供彰显个性、张扬才能的舞台,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的交融影响着他们的选择,也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他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越来越希望学习的知识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需要宽松、民主、平等的交流环境,需要听到教师潜心研究的理论前沿。

纵观教学实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尝试对授课内容进行研究型教学设计,即进行以落实价值观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知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的教学设计,突出对教学内容的现实载体研究,突出创造学生自我展示的情景研究。从教学的实践看,价值观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能得到有机的结合,效果良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

研究型教学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研究型教学设计提供给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平台,准确定位学习目的,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满足学生有问题能找到合理解决的途径,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达到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如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学习内容由革命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组成。理论性很强,与高中政治课内容重复,学生缺乏兴趣,甚至有学生说我们早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愿回忆革命时代。但实际上,掌握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培养实事求是作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现实意义重大。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化解矛盾,笔者尝试进行研究型教学设计。

1.落实价值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范围。经过提炼,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有: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情感目标,以知识为依托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运用价值观指导社会生活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设计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内容是以“革命”为主线,进而分析革命的前途性质、道路、领导、对象、方法、动力等,并形成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根据这一思路,用“拔河比赛方案的设计”来代替“革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提出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提出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又包括自我优劣势的分析、自我的领队分析、激励措施的设计、比赛方法的设计、团结氛围营造的设计、对方优劣势分析、环境因素的分析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3.设计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情景,探索理论知识产生的路径,激发求知欲。在学生总结拔河比赛设计思路后,让学生运用方案设计的思路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书本的内容和组织阐述的文字,然后让学生主动到讲台给其他同学讲解,这样既避免了内容的重复讲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上台阐述的都是自己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逻辑分析一个时代的问题,不同的学生阐述的水平不一样,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学习竞争意识,甚至有学生提出能否再给他一次讲解机会,到最后总结的时候学生们还发现他们的集体智慧竟与毛泽东等伟人的思路如此相似,成就感洋溢着整个课堂,学生意犹未尽,学习的理论知识找到了现实的载体,相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4.设计教师引导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内化为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之所以就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思路进行阐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觉得自己的阐述较为合理、科学,也暗示着他们一直在寻求最佳的阐述。在这样一种期盼下,笔者精心组织阐述的内容并口头表述给学生,他们听后集体鼓掌,掌声意味着教师已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除了赢得更多的尊重外,学生也会从内心认同理论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传统教育理念重在“传”与“授”,而研究型教学设计注重“学”与“导”,“学”是教育的关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研究型教学设计应时刻围绕“学”来开展:学的目的什么?学生以什么方式来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与知识是一种什么关系?学习效果如何?如果对思政课中的抽象理论进行如此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就会彰显,结论灌输就会向研究问题、探索科学结论的“研究型教学”转型,有效地消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逆反心理。

2.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研究型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同时勤于研究,掌握知识的历史脉络、前沿信息,并将知识向现实生活延伸,赋予知识新的生命和活力,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了解知识在学生专业学科上的渗透,形成知识的多元化结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所讲的道理,还要关注道理的讲法,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拓展、延伸的空间,注重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产生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授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对象上,要求教师抛除固有的观念,从学生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寻找合适的方法,学会尊重学生合理的需求,学会创造积极聆听和大胆放权的氛围。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研究型教学设计是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情景,设计探究知识的真实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成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当然,情景设计时要做到难度适中,既要易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又要使其领悟到知识攀登的乐趣与艰难。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基础上,对教材知识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准确的把握。在学生探索完后,还需要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研究型教学设计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具体表现,笔者的教学实践深受学生喜爱。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型教学设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日本COE计划对我国研究型教学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2]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