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逻辑理路

摘 要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思想形成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最新成果,是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时代回应和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的主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凸显人民性、创新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质。在实践层面为科技创新、科技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引:加强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注重基础研究与前沿“双轮驱动”,强化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并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习近平 新科技革命 科技强国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体系研究[2018S15]。

作者简介:刘杰,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潘乾,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232

一、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逻辑基础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最新成果

新科技革命带来全球的重大变革与影响,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又赋予了时代性的新内容。马克思把科技概括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这表明科技具有伟大的历史性作用。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学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江泽民进而提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同时提出了“自主创新”的科技思想。习近平正是在合理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绿色科技”“非对称赶超战略”等一系列科技新思想,为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国攀登科技强国世界高峰的“垫脚石”。

(二)现实审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时代回应

18世纪末蒸汽机的發明和广泛使用,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正在消退,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这一新趋势,习近平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这是他首次比较系统地谈到新科技革命。此后,习近平在多次场合对这一观点做出重要阐述和新的补充,对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指引。

(三)价值取向:科技强国战略的内在主题

在习近平看来,作为顶层设计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国防等各方面。“科技创新”为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供了一剂良药;通过创新媒体技术,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凭借传媒技术革新扩大文化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依靠科技创新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利用先进科技于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核心战斗力。因此,应对新科技革命的全球趋势和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时境与需求,加快经济建设,推动并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置于科技强国战略的宏伟主题之中。

二、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理论意涵

(一)阐释了新科技革命的科学定义

所谓新科技革命是指新一轮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即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全面的、带有突破性的、质变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重大创新与变革。习近平说,“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的关联更加密切。这一科学界定,既区别于传统观点将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严格区分开来,而将二者视为相互推动、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也同一般意义上科技进步和个别部门的变革划清界限,而是全行业各领域的变革;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提高生产率,而是深刻影响整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新一轮革命。

(二)阐明了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习近平多次谈到新科技革命同过去的科技革命的不同特点,主要归纳为两点。

一是,科技群体变革众多。习近平指出,“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 这表明了几乎各个科学与技术领域都在发生质变,形成了群体性技术变革的新局面。

二是,虚拟与现实交互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方兴未艾,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数字经济无处不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促进科学与技术的更新与转化,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变。

(三)揭示了新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审时度势,密切关注科技前沿领域,分析了历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并得出规律性认识: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他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进一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习近平总结历史经验后认为,“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气化革命再到量子论、相对论的提出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催生出新的世界强国。面对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国际科技竞赛已悄然展开,国际格局、世界排序将不断被重塑。各国在新科技革命的竞争中必将更加激烈,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才能迈进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三、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思想特质

(一)人民性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以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和呼声为出发点。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得到根本性改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需要”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告诫我们,要始终从人民的立场出发,聚焦于民生问题,提高公共科技投入,使人民在科技创新发展与科技共享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彰显了习近平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情怀。

(二) 创新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主创新。习近平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因此他提出,要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不畏困难、追求卓越,不断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开放创新。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发展也要重视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第三,改革创新。习近平强调改革也是创新,在制度改革中才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二者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行稳致远。

(三) 引领性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必须要在关键核心领域有自己的“杀手锏”。经过建国七十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在一些关键领域甚至走在世界前列。但总体上来讲,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在全球科技产业分工中居于中低端水平。为此,习近平鼓励广大科技人员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敢于正视问题、迎难而上、追求卓越,要在关键核心领域狠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样才能紧跟国家的战略安排,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瞄准新时代的民生新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应用转换,在科技前沿领域打好主动仗。

(四)实践性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科技的动力在于人的生存发展与社会需要。纵观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与实践,习近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能束之高阁,否则无法发挥现实作用。他强调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要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并指出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的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壁垒太多,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相脱离。为此,他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可见,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离不开实践的推动与催生,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源自实践,最终接受实践的检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四、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的实践向度

(一) 加强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领导

黨的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走中国特色科技强国道路,攀登科技发展的世界高峰,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 这是习近平对科技事业的重要嘱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才能引领和推进我国不断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二)注重基础研究与前沿“双轮驱动”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前沿核心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注重突破专业基础理论,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同时也要牢牢抓住科学技术的“牛鼻子”,时刻谨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科技掌握于“心”,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基础科技与前沿科技好比“鸟之两翼”,只有“双翼齐飞”,才能实现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三)强化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青年是创新的未来。社会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破除人才流动壁垒,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拓宽青年人才成长渠道并完善人才晋升机制。因此,科技前辈要秉持包容“后来人”的胸襟,做发掘、培育和引领“接班人”的铺路石,为施展青年人才华创造更公平的机会与发展空间。青年科技人才也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担当时代重任。

(四) 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市场是培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是推动科技革新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指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因此,各级政府要理清与市场的关系,要为市场运行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不是指手画脚,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疏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才能在新科技革命的格局中抢占先机,集中力量夺取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五、结语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习近平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契机与历史机遇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前提,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予以回应,着眼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主题的价值引领,科学谋划我国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框架与现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习近平的新科技革命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涵,它以人民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引领为方向、以实践为前提,凸显了人民性、创新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的思想特质,形成与理论渊源和实践向度相统一的、严密的逻辑理路,是我们迈向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指引与行动方案。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372.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

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10-02.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5-29.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人民日报.2016-06-01.

李磊.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论析.社会主义研究.2017(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