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热爱,终于责任


  有这么一帮人,在维护着运动的“持续高温”。
  张培:与“骑士精神”一见如故
  他风尘仆仆,刚从华东华南征战归来,又马上要动身去穿行老挝。他说已连续一个月没好好休息了。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已过不惑之年的“安稳”劲儿,仍然有一股青春的张力。“我是70后非主流,喜欢的和90后、00后没什么两样。”大培子这样形容自己,带着一股洒脱劲儿。
  散打和拳击运动员出身的大培子,做过保龄球的专业运动员和执行教练,还当过某门户网站的美食编辑。大跨度的职业选择显示了他的“非主流”,他说干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喜欢,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不计较金钱和时间的付出。他就这样一路热爱一路走,直到碰到了自己的命中注定之物——摩托车。
  “我第一次骑摩托是19岁,—下就爱上了。摩托给我的那种放松自由、速度和激情,都跟我的性格太像了!”他和摩托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小测评做了无数,慢慢变成专职的摩托车杂志编辑。
  “旅游的火热,城市生活压力大,这都让骑行的人越来越多。”对于近两年摩托车一族的壮大,大培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在2011年,他就很超前地要做摩托车安全驾驶培训,还自费去国外考取摩托车教练资格,回国后义务为大家开了百余期的规范和安全培训。大培子叹口气,告诉我们他亲眼看到三个铁哥们儿因摩托车丧生,这种“刺激”让他下决心普及摩托车的骑行安全常识。
  “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规范角度,我们的培训都做得不到位。国内的摩托车驾照培训和考试都还是80年代的那一套,早就过时了。而且现在的摩托车手都是被所谓‘老司机’带出来的,但他们的经验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是致命的。”大培子皱着眉头,很担忧。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先以身作则,绝不酒驾、疲劳驾驶或做各种违反交规的行为。”大培子说最基础的问题一定要在最开始就讲明白,“山路最危险,其次是公路,最安全的是赛道。近年突然火起来的词是‘跑山’,骑车的新手们—下就往山里钻,这非常危险。这种安全意识就必须在最开始就明确起来。”
  大培子说,摩托车越来越火,骑摩托的人水平和素质越来越高,这必然扩大了对摩托车培训的需求。但培训不是一味地要求降速,那就失去了摩托最大的魅力——应该追求的是速度与安全的平衡。
  曹亭:騎行热潮中的冷静守望
  “近年骑行开始慢慢升温。而城市中骑共享单车的人,如果在骑行中发现了乐趣,也许就会进行装备升级、跨进骑行圈。”说起骑行近年的火热,曹宇这样解释。然而对骑行圈在短时间内爆发的可能,他却有自己的看法。
  曹宇的骑行创业路,是从扎实的硬件做起的。他在2014年创业初期设计的小轮碳纤维车,就是国内首款智能自行车。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了“行者”的开发者,曹宇动了“软硬结合”的念头。
  从2015年收购App时的80万用户,两年内扩张到国内第一的500万用户,并在春节前拿到了吴晓波的头头是道资本领投的5000万融资,曹宇和他的团队在软件的开发上下了大功夫:在软件中加入社区功能、导航、一键分享功能、查找附近俱乐部和车店等;组织线上比赛,运营线下活动,把用户体验及时反馈到硬件的升级上。线上线下的联合互动,让App的用户粘度更高。
  在“行者”App中,骑行新手们可以快速找到组织,也可以避免很多误区。“我刚骑车时没人带就走过很多弯路,装备选购、骑行路线和身体伤痛之类的。这些问题通过App的社交功能都能解决。”
  “现在国内的赛事同质性太高,主力方资质审查不成体系。这既没法保护赛事IP,又没法保护参赛者。”骑过各种中长线比赛的曹宇,对目前国内的骑行赛事并不乐观,“各项赛事性质一样,像我这种都骑过的老骑手就不会都参加,或参加了几次就退出了。”他认为赛事内容上的创新才能吸引更多骑手,“赛事应在内容上做新,IP上做久。这样才能留住人,也能保护骑手安全。”这是曹宇对国内赛事未来的期待,也是他的团队在做赛事时对自己的要求。
  为保证骑行安全,“行者”团队也操碎了心。“骑者对于骑行保险完全没概念,组织者的资质有没有审核,一旦出问题赔付就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也会跟各大保险公司合作,在活动中为车手们保驾护航。”
  至于骑行旅游,曹宇认为才刚刚热起来。“比较火的环青海湖、环海南岛和环台湾都能马上满团,但跨境骑行的吸引力目前看不大。”“行者”团队也在着力打造此方面的亮点,让行者们在旅途中得到乐趣。
  赵雷:和喜欢的人一起野
  “接触越野跑后,那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放松,很容易就把心打开,认为那一片自然都是你的。比起城市,越野跑更多变,不同的地形、坡度、海拔和天气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赵雷说,越野跑的多变让跑者不易感到枯燥,也会让他们更放松。
  因为要面临不同的野外环境,跑者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我们的活动经常要一天跑三四十公里。最后支撑你跑下来的,就是意志力。”赵雷说,越野跑吸引他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心,在奔跑中不断地突破自我。
  “为了不让跑步的人受伤,跑步知识的空白必须填上。这也是我做v越野的初衷,这块从开始就是免费的,现在也一样。”和每个热血的创业者一样,赵雷有他的坚持。他坦言,从做社区开始,就有一群和他一样有情怀的人义务做着知识分享,为学员提供培训。直到现在的越野跑活动,一些非常有经验的领队、收队和医护人员都是义务在支持这项运动。“可是只有隋怀,不能持久,我们在不断摸索正确的商业模式。”
  “补充跑步知识,是现在最需要提供的一项服务。”赵雷说,针对这个空白,V越野开设了室内训练营,面向不同的跑步需求开课,编出了一套关于体能恢复、运动损伤与跑步观点纠正的课程体系。“我们这里的专业性、医师团队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