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构建药理知识结构图

【摘要】利用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药理学知识结构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药理学  支架式教学  知识结构图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2-02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在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知识结构图能够直观、简洁的将知识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框架,便于理解。但构建知识结构图对于底子薄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一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构建结构图的能力。本文介绍利用支架式教学逐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能够独立构建知识结构图。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应提前搜集资料构建知识支架库,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并分析学情及教学内容,为形成支架式教学具体方法做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前预习。

2.支架式教学构建药理知识结构图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有5个环节,分别为搭建脚手架、情景进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构建支架过程”为核心环节,核心环节贯穿于其它四个过程,可以发生在任意四个操作环节当中或者前后。

2.1搭建脚手架

搭建支架过程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人为学习者提供支架,然后通过支架让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从可能达到的水平过渡到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药物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资料作为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问题作为支架,也可以为学生示范如何构建某一种药物的结构图作为支架。

2.2情景进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引入情景,如设置问题、引导回忆、设计任务、图片等等,让学生可以融入其中,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搭建知识结构图。

2.3独立探索

在这一环节,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学生独立探索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2.4协作学习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每小组3-6人。教师将不同水平的同学混搭,并经常调换组合,这样可以防止长期固定小组而导致组内分工不匀,甚至有的一人包办所有,其他人闲着无事的情况出现。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在讨论、协商、共享资源中互相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能力,最后共同完成结构图。

2.5效果评价

本研究评价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和教师。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学生将进行自评、互评和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也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评价作出反馈以及进行教师自评,从而获得及时准确的讯息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3.实施“支架式教学构建知识结构图”的几个注意问题

本研究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构建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3.1构建的知识结构图要具备直观性、简洁性和逻辑性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构建的知识结构图要让学生感到形象、清晰,容易掌握。为了将知识结构图直观的表达出来,应用尽可能少的关键词汇表达最大的信息量,文字表述简洁明了。另外知识结构图不是将知识点简单的罗列,各层次间要有很好的逻辑关系,每一种药物包含的知识点虽多,但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体内过程与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相联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联系为每一种需要掌握的药物构建知识结构图。

3.2准确确定学生学习水平

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已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教学目标,比较容易确定。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为创设适宜情境,设置支架提供基础。

3.3准确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作为一名支架设置者、引导者。[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知道何时提供支架,提供什么支架,给什么样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支架。除了设置合适的支架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者和倾听者。通过观察与倾听更好地支持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玉瑜.“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