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游戏运用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初步研究

摘 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感觉统合游戏的训练教学对脑瘫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虽不能使病变完全恢复正常,但可促进其功能得到一定的补偿。针对幼儿的喜爱游戏的特点,把单纯的感统训练和游戏充分结合,形成了脑瘫儿童喜爱的感统游戏。本文就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脑瘫儿童的感统游戏,促进脑瘫儿童功能缺陷补偿,从而更好的康复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脑瘫儿童;感统游戏;康复训练

1.问题的提出

脑性瘫痪是儿童残疾的一种情况,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脑性瘫痪,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等。[1]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3]感觉统合失调症状,是由脑干及脊髓系基本功能的统合障碍引起,从而使身体运动、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不成熟,也就是行为能力发育迟滞不能达到相应年龄应具有的正常水平。感统训练就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感统训练器材,对脑瘫儿童设置有针对性的游戏运动课程,将运动、游戏、学习、生活、智能发展结合在一起,帮助脑瘫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开发脑瘫儿童大脑、培养性格、激发内在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脑瘫儿童身心和谐发展。针对脑瘫儿童进行感统训练,让脑瘫儿童部分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

2.研究内容及结果分析

2.1对象一:雯雯

2.1.1所要干预的行为特征

(1)左右手抓握能力的缺陷:左右手拿取物品时,对物品的方位估计不准,有偏差。主要依靠手掌抓握住物品,手指不能灵活捏取物品。

(2)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缺陷:左右手协调能力差,不能左右手协调完成一件事。如:不能独立写字等。下肢呈O型腿,独立行走不便。

(3)弱视的缺陷:雯雯看黑板、书写等姿势不规范,且容易绊倒、撞到桌椅。

2.1.2干预的方法:各种感统游戏辅助康复训练

(1)运动游戏疗法

①进行模仿动作游戏的训练,老师用手指点方位,脑瘫儿童在老师指的位置上正确摆放积木或者拿捏物件,提高左右手抓握能力。

②用一根粗线及木质的珠子训练穿珠,提高左右手协调的能力。

(2)矫正腿型的感统游戏

①双膝夹球游戏:辅导孩子将小球夹在双膝间慢步走,以接力赛的方式,要求孩子不要让球掉下来。将小球改成铅笔,做同样的游戏。

②脚外缘侧踢球:教师在孩子右侧,将大球慢慢踢到孩子的右腿边,教孩子用右脚的外缘将球侧踢给教师,如此反复玩并换左侧踢球。孩子用脚的外缘侧踢球,可强化腿外侧肌肉群的张力,有助于拉近双膝间的距离。

(3)抛接沙包,眼动目明

①教孩子将双手举到胸前、双掌相对,教师在前方将沙包慢速准确地投入孩子的双掌间,孩子只要合掌即可接到沙包。

② 教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将沙包投掷给教师。师生多练习投接。

③教孩子将沙包从玩具勺内往上抛出,再用玩具勺来接沙包。

④教師将沙包从玩具勺内往孩子的方向抛出,鼓励孩子用玩具勺来接沙包。孩子在活动中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沙包的去向,才能准确的接住和抛出沙包,以加强她的看的功能。

脑瘫儿童在生活中屡遭挫折,比较容易灰心丧气,缺乏意志,所以在训练中我经常鼓励雯雯好的方面,并适当给予她休息,当她灰心,不愿训练时,就给她打气。有时还暂时停止训练,事后再对她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提出她身上存在的缺点。训练与感觉统和游戏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雯雯投入到训练之中,使枯燥的训练增添情趣。在为期一年的训练,雯雯有了一定进步。左右手拿取物品时,对物品的方位估计稍微准确,偏差较小,手指稍能灵活捏取物品。左右手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能左右手协调完成一件事,基本能独立写字等。雯雯弱视的缺陷得到补偿,看黑板、书写等姿势基本规范,不太容易绊倒、撞到桌椅。

2.2对象二:豆豆

2.2.1所要干预的行为特征

(1)走路歪歪倒倒、不平衡的缺陷:走路时不能按直线行走,总是向右偏离。

(2)语言的缺陷:很多音都不会发,即使发音,声音也特别小,要和他熟悉的人才能听出他的发音。

(3)豆豆情绪不稳定,协作能力比较差。

2.2.2干预方法:各种感统游戏辅助康复训练

(1)走路平衡的感统游戏:将平衡步道放置于海洋球池上,把豆豆喜爱的小汽车模型悬挂于平衡步道上方,一米悬挂一个,老师先示范走一次,走到有小汽车的地方把小汽车取下,放到旁边的篮子里。让豆豆模仿老师的样子在平衡步道上行走。然后将悬挂的小汽车模型换为豆豆爱吃的零食,每取下一个就把零食作为奖励给豆豆。豆豆在平衡步道上行走,有助于增强他走路的平衡感。

(2)语言的感统游戏:豆豆和老师都戴着小白兔的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豆豆一边听着老师念儿歌、一边学着念儿歌。在游戏中学习念儿歌,以此来培养豆豆的语言能力。

(3)比赛走楼梯:在学校楼梯间进行这项游戏,此游戏要求父母陪同,在第八级台阶的地方放上孩子喜欢的糖果,一个家长扮演和孩子一起比赛的人,另一个家长就要在旁边保护孩子的安全,老师在旁边扮演裁判。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失败摔倒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鼓励的孩子,等到孩子到达终点时就给他一个击掌和一个糖果作为奖励。第一是锻炼其行走能力;第二是培养豆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协作能力,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完成此项游戏。

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豆豆的进步是明显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走路的平衡感变好了,不再跌跌撞撞;语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会说妈妈、吃饭、睡觉、喝水等简单的词语;无论是和老师、家长还是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做感统游戏时有团结协作精神了,等老师们夸他进步了,家长们也都赞扬他,他乐了起来,他的整个状态也好了起来。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是有效的,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训练量足了,时间够了,孩子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3.存在的问题

3.1开展感统游戏时,制定目标不够准确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游戏是脑瘫儿童喜欢的、容易掌握的,实际不然,因为他们不同于正常的孩子,感统游戏是在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的,并不是纯纯的游戏,所以,要制定相应的目标,目标制定的较低时,脑瘫孩子可以轻易的完成,就会对此感统游戏失去兴趣;目标制定的较高时,脑瘫孩子又无法完成此感统游戏,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目标制定的不够准确将无法达到我们预期康复效果。

3.2开展感统游戏时,情节单一、缺乏趣味

在进行感统游戏时,大部分时间只是关注游戏的本质是在帮助孩子哪些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是关注了感统游戏的本质,而忘记了我们的康复对象是学龄前的脑瘫儿童,导致设计的游戏情节很单一,缺乏想象力,让游戏变得不像游戏了。这样很单一、很缺乏趣味的感统游戏,脑瘫儿童怎么会接受呢?部分脑瘫儿童因为身体的原因,做康复训练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很辛苦的事情,再让他们面对枯燥、乏味的感统游戏,会让他们整个的康复过程变得更加的痛苦。

3.3开展感统游戏时,语言单一、缺乏想象力且没有融入游戏中

感统游戏其实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既然是以游戏的形式,那对脑瘫儿童进行感统游戏时就应该运用游戏角色的语言,这样才能使孩子和老师都能很快的进入到感统游戏中去。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对脑瘫儿童进行感统游戏时语言不会融入所在做的感统游戏中,例如:“小火车钻山洞”的游戏,扮演小火车司机的孩子叫明明,我们只会叫:“明明加油,明明加油。”导致语言单一,缺乏想象力,使脑瘫儿童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在进行的感统游戏中。

3.4开展感统游戏时,器材单一,缺乏联想性

感统游戏的器材是实现活动有趣、生动的关键。但是,目前感统游戏的器材种类远远不能满足游戏及训练的需要。运用器材时,只想到每个器材直观的用途,不会赋予它们生命,缺乏联想性,最终导致器材重复单调使用,使脑瘫儿童的兴趣明显降低。

4.建议

4.1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脑瘫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脑瘫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脑瘫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急,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4.2情节趣味化

感统游戏情节趣味化,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脑瘫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坐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警察抓小偷等感统失调幼儿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脑瘫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4.3语言游戏化

在感统游戏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導和鼓励指导脑瘫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脑瘫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脑瘫幼儿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脑瘫幼儿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4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脑瘫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脑瘫儿童的注意,引起脑瘫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游戏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脑瘫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并围绕感统游戏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脑瘫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脑瘫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脑瘫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它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脑瘫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游戏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脑瘫儿童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162-163.

[2]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3]谢明.感知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新蕾出版社,2010.

[4]黄真.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误区[M].医家金鉴——康复医学卷: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5]李春燕.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与治疗[J].北京: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

[6]刘建蒙.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1998,39(5):314-316

[7]胡英元,脑瘫儿童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联合大学,2004.

[8]丁勇、谢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9]傅克礼、吴春容.脑瘫儿童康复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3.672-673.

[10]吴卫红、张燕.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210-212.

作者简介:刘昊(1981.12-),职称:专技11级.研究方向:脑瘫儿童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