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现代物流课程模式

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现代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非常多,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职业能力,根据社会的需求、生源素质的情况,不断地以社会需求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来改革、调整我们的教育行为,创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现代物流课程模式。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职;课程模式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济南具有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优势,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诱人,济南市政府初步规划并建成了四大物流园,济南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飙升。

2003年3月,我校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开设现代物流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人员。

一、创建中职现代物流课程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现代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非常多,他们应该是最热门的“万金油”式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职业能力,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中职生源有以下特点:考试分数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问题相对较多,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对荣誉等肯定性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二、中职现代物流课程模式的内容

我校现代物流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创建中职现代物流课程模式的设想也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

1.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现代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温家宝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既要学会生存,又要懂得做人。在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为国家作出贡献。

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中职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1)专业能力

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主要强调适应性、针对性。

(2)方法能力

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主要强调合理性、逻辑性、创新性。

(3)社会能力

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主要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中职现代物流教材鱼龙混杂,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也不够强。因此,编撰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本校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的教材尤为迫切。我们提出并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编撰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面有《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客户服务》。《现代物流管理》主要整合了仓储学、配送学、管理学、商品学的相关内容;《现代物流客户服务》主要整合了公共关系学、营销学、商品学、广告学的相关内容。

3.课程结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我们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我们的课堂。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2)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4.课程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物流课程创建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知能并进,分层实施,全面提高。首先要求参与创建的教师改变理念,主动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课程创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