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初探


  【摘要】在教师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紧密联系抽象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践,有利于消除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显著差异,能够培养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笔者阐述了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案例教学的特点,推导与分析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模式,并对影响案例教学的现实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育技术素养,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7)03—0045—03
  
  在法律、医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也是将案例教学引入师范生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初步尝试。
  
  一、案例教学在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的意义
  
  1.教育技术素养对师范生的新要求
  教育界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技术阶段、工具阶段和素养阶段。在技术阶段,学习的侧重点是媒传技术,教学目标是技术的掌握;在工具阶段,学习的侧重点是媒传技术的教育应用,教学目标是怎样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优化教学;在素养阶段,学习的侧重点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教学目标是培养、提高教育技术素养。
  教师对技术的掌握是教师能够应用技术的基础,但教师掌握了技术并不等于就能够把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还必须掌握怎样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优化教学,这就是工具阶段的要求,也是教育技术学习的核心内容。在素养阶段,人们发现教师掌握了技术与方法以及具有了在教学中应用技术的能力还不够,还要具有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意识、公正态度和社会责任。因此有人把本阶段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目标定为:全面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即“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
  2.案例教学对教育技术素养新要求的支持
  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的更新同时也要求改进教学理念与培养方法。在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学习中,许多教师还坚持技术阶段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显而易见,这些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法满足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必须寻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教育技术素养全面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其它专业培训中已有上百年的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所基于的教学理念是:知识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也只有在此情景中才能被理解;教师的责任在于促进学生探索和思考;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领悟直接的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必将符合教育技术素养对师范生培养的新要求。
  
  二、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一般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作为案例教学的一般特点,第一,教学要有启发性,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和思考;第二,教学要在案例所创设的情景中展开,强调学习的体验性和过程性;第三,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学习的结合。在其特殊性上,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点:
  1.强调案例教学与解决教学问题的整合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目标把培养师范生利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点,这个特点决定了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仅仅是教学的一个部分,完整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和讨论上,还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在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解决上。这是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
  2.注重案例教学前的分析,特别是学生学习动机和先决知识技能的分析。
  案例教学与问题解决的绑定要求教学前必须做好详细的分析。即便是选择了合适的案例,如果学生不具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必要的学习动机,案例教学的效果和问题解决的效果都将受到影响。
  3.案例教学的效果与问题解决的结果是统一的
  受第一个特点的影响,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虑案例分析与讨论的程度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结果,只有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效果,才能判断教学取得了成功。
  
  三、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案例教学的过程
  
  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素养的案例教学过程(如图1)吸收了系统论的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教师根据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进一步选择案例,开展教学,还要求教师记录、整理问题解决的过程,编写成案例,推动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使得学生最终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问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1.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分析与设计
  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分析与设计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案例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资源设计等。
  分析教学任务就是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事实和基本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是制定本次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其中包括绩效目标和过程目标两方面的内容,绩效目标指向学生最终的行为变化,过程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分析案例内容就是分析案例是否包含学习案例所需先决知识和技能;分析学习者特征是确定学生是否具有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先决能力,确定学生是否具有恰当的学习动机;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先决知识技能学习的设计、动机激发策略的设计、案例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教学资源设计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相关资源。
  2.选择或改编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不恰当的案例所带来的危害是教学其他努力无法弥补的。首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案例,若缺少这样的案例,就要对某些案例进行适度改编,使其符合教学要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考虑案例形式,并针对教学对象调整案例的难度水平,使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3.先决知识与技能学习
  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育技术素养培养中案例问题的解决,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因此,在案例教学之前,要重视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必要时进行先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学生学习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4.案例学习
  本环节要求教师以合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案例和相关材料,组织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对问题情景的认识,培养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5.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除了案例学习,解决教学问题的经验和技能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发现与解决实际教学中问题得到巩固与加强。在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未来教学生涯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的技术与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解决教学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