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

【摘要】进入围绝经期,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现代健康管理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健康管理,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治未病”理论和心身医学相结合的角度剖析该时期女性生理、心理变化,探索女性健康管理方法,对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

在当代,威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已不是与性别相关的妇科疾病和肿瘤,而是心血管疾病(CVD)。因此,对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从流行病学视角看女性心血管疾病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女性死亡最多的单病种原因。所谓心血管疾病,是指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等。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学会资料统计表明[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女性致死的第一疾病,而且2/3女性猝死患者死于生前未曾发现的心血管疾病。我国两性冠心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女性死亡率增加幅度大于男性,甚至是男性患者的2倍[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女性冠心病的死亡率总体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从40岁开始,也就是进入围绝经期之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迅速增长。充分认识心血管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加强对女性心血管疾病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全面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是降低这一特殊年龄段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方法。

2导致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1雌激素水平心血管疾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发病率与雌激素分泌的水平相关。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之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而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升高。这是因为进入围绝经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优势逐渐降低,而雌激素水平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1976年Framingham研究报道,绝经与未绝经女性相比,心血管危险度增加2.6倍[3]。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已经被证实,其主要机理为,雌激素能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和抑制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氧化应激,雌激素通过ERβ增加蛋白质S的亚硝基化,这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蛋白质修饰,形成心脏保护[4-5]。

2.2情志因素发生原因十分复杂,而情志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量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也反复证明,情志不舒,就会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长期不能调节,就会出现脏腑阴阳失调,由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导致痰凝,从而产生心血管等一系列疾病。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格类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D型人格由Denollet等提出[6],负性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是D型人格2个稳定的特质,这两种特质的得分同时高于正常人群时,即可认为是“D型人格”。1995年Denolle报道,D型人格对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在105例患者中,73%的死亡发生在D患者中,在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D型人格是非D型人格患者的6倍[7]。

当负性事件发生时,D型人格的人会出现认知的扭曲,主观扩大消极影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情绪持续下去,就会引起生理-病理、氧化应激反应,出现内皮功能损伤,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的增加。由此可见,情志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3生活方式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血管疾病发病影响因素中,遗传只占15%,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之多。在降低CVD风险的方法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有部分女性为了追求形体美而盲目减肥,最常见的错误方式是过度地节食,饮食生活习惯混乱,给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带来更高的风险。

2.4其他危险因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糖尿病等。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半数以上心血管病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我国年龄在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女性冠心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3以“治未病”理论指导的女性健康管理

近年来,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维护健康的实践策略,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健康管理,即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8]。

根据“治未病”理论,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应重点采用以下管理方法:

3.1合理膳食“民以食为天”,合理膳食,是强身健体、抗衰防老、延年防病的养生方法,同时饮食失调也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的女性肾气衰,天癸将竭,月经频繁无序,饮食要以充养肾气为主,通过饮食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调治其生理功能的紊乱。

从表3可以看出,以植物蛋白饮食为主的女性,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经常摄入动物性蛋白的女性。故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应采取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全面健康饮食,而不是强调某一种营养素或者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谷类、豆类,增加植物性蛋白质,限制膏粱厚味的摄入,尤其是要限制盐和钠的摄入;另外,要限制饱和脂肪、胆固醇、酒精的摄入,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强调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平衡。

3.2科学运动祖国医学特别强调运动养生,选择适宜的养生运动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上海以7万余名年龄在40-7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年限为9年的随访,结果显示:[10]随着身体活动量的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在减少。科学的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保健运动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具有强健筋骨、舒展经脉、调畅气血、提升正气、防病养生之功效。对于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来说,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的负荷量是她们的心血管系统可以承受的,在运动后,心率及血压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女性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每天锻炼至少应在30分钟以上。

3.3起居调养《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做到顺时养生,人与天地相互交融,即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人体内有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在调节心脏节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旦它不稳定,就会导致心律不齐。在早上,这种特定蛋白质会升高,此时心脏最危险的时刻。因此,围绝经期女性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主动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防止六气的太过、不及。起居有规律,避免血压、心律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引起急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3.4情志调理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其乱,思则气结”。可见七情失调影响到脏腑气机,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对大多数女性来说,进入围绝经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而此时往往又会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故学会自我调节情志非常必要。七情既可以致病也能够治病,所以可以通过下面内、外治法,帮助女性调理情志,使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3.4.1中医音乐疗法中医五音疗法,是将五行学说中的五音理论,与中医关于人体的脏腑、情志等理论相结合来治疗各种病症,尤其对“七情所伤”的疾病有显著地疗效。先秦时期就有“调和五声以养万物”之说。魏晋时期《琴赞》记载音乐能够“祛病纳正,宣和养气”。

中医五音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围绝经期女性宣泄不良情绪,舒缓神经、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帮助女性走出围绝经期情绪障碍,达到阴阳平衡、脏腑畅达,进而减少由情绪障碍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3.4.2艾灸疗法《扁鹊心书》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大量研究表明,艾灸不仅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调整代谢紊乱,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性激素水平,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艾灸作为我国传统的外治法之一,能够扶助正气,增强自身调适能力,且具有简、便、验、廉、效的优势。围绝经期女性可以经常运用艾灸配合中医五音疗法,使嗅觉、听觉都得到享受,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增强活力、美容养颜,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3.4.3膏方膏方因其具有药力缓和、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稳定持久、服用方便、易存便携等优势,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故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养生保健及疾病治疗领域。

秦伯未认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11]。膏方最大特点是因人处方,根据围绝经期女性不同的体质特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膏方,调节阴阳,缓解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迅速降低而带来的潮热、胸闷、心慌气短、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帮助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4讨论

当代女性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进入围绝经期,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加之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特别是长期情志失调,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这一因果关系已被国内外流行病学证明[12]。以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全面的健康管理,不仅要对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的调控,更要注意调节情志,远离情志疾病,创造稳定的内环境,改变由社会、心理因素的不良刺激对躯体功能的影响,凭借科学健康管理方法,调解机体内部的机能,建立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波,孙秀桢,于学玲,韩桂文.浅谈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月第3卷第3期.

[2]刘倩竹,刘梅林.女性冠心病的特点.《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3月第32卷第2期.

[3]邓武权,陈兵.性激素与心血管疾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4月第31卷第4期.

[4]Lin J,Steenbergen C,Murphy E,et al.Estrogen receptor-beta acti-vation results in S-nitrosylat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cardiopro-tection[J].Circulation,2009,120(3):245-254.

[5]陈永宁,史惠蓉.雌激素、激素替代疗法与心血管疾病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年2月第39卷第1期.

[6]Denollet J,Van Heck G L.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in heart dis-ease:What Typed personalityis(not)about[J].Psychosomares,2001,51:465-468.

[7]Denollet J,Sys SU,Brutsaert DL.Personality and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Psychosom Med,1995,57:582-591.

[8]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

[9]Cai H Epidemiology,2007,18:393-401.

[10]刘猛猛.不同时间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及其调节肽分泌的影响研究,2012年9月.

[11]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8.

[12]王宇,迟淑清.试论女性伦理冲突与情志疾病.医学与社会,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