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病学见习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国高考统招的临床本科第三学年的同级学生共2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在同级学生中建立A组(循证医学组)与B组(标准化教学组),每组各100名学生,分别实施两种教学方法。A组见习学生给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习;B组见习学生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标准化教学方法培养,比较两组见习学生教学质量。结果 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96.00%,B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87.00%,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优于B组(χ2=5.207,P=0.022);A组见习学生在理论知识考试、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B组[(85.80±7.31)分 vs (72.67±5.22)分,(80.63±6.32)分 vs (70.65±6.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M教学模式可提高心血管病学见习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循证医学;传统教学;心血管病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a)-0125-02

心血管科学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肪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的蔓延,我国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群体不断扩大,且呈现低龄化的发展态势,以后学生毕业后成为专科医生,都同样要面对同样的就诊人群[1]。因此,对于心血管科学临床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导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引导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运用EBM理论知识,是临床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在临床见习学生教学中采取EBM的教學模式,重视EBM思维,有助于激发见习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见习学生分析患者病情、治疗方法等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提高这一能力。故该研究将EBM教学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病学见习学生的教学中,现将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全国高考统招的临床本科第三学年的同级学生共2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在同级学生中建立A组(循证医学组)与B组(标准化教学组),每组100人,分别实施两种教学方法。A组学生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习,其中男49名,占49.00%,女51名,占51.00%,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34±0.69)岁;B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标准化教学方法培养,其中男45名,占45.00%,女55名,占55.00%,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67±0.58)岁。两组见习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材、教学大纲、授课及带教教师 2个见习学生理论授课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授课老师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2个见习学生课时相同,教学教材均为高润霖教授主编的2008版《心血管病学》。两组实习带教教师均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带教。

1.2.2 教学方法 A组学生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习,具体操作步骤为:对A组见习学生加开EBM课程,讲授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内容涵盖医学信息查寻、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并多采取病例分析讨论的形式加强见习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①从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管理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找寻出患者存在的临床问题;②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全面、准确地检索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包括除课本及参考书籍外,找出恰当的与本问题有关的文献;③评价和分析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从中选取相关性高、证据性强的文献;以PPT 的形式汇报,最后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找到指导临床的最佳证据;④最后应用所查询的最佳证据,指导学生临床实践;⑤远期效果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B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标准化教学方法培养。

每学期末学生及带教教师分别填写该生临床见习评价表,毕业前填写综合评定表,结合专业理论课程成绩、实际操作能力及实习鉴定,评价教学效果。

1.2.3 评价方法 对A、B两组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随访后,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及临床操作技能考试,中期对学生意见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专业理论课程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期见习学生满意度调查

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96.00%,B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87.00%,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优于B组(χ2=5.207,P=0.022)

2.2 两组见习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A组见习学生在理论知识考试、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中的重要科室之一,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的蔓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群体不断扩大,这对以后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及临床见习过程中加强心血管内科刚买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在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教师对临床见习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单一,主要参考课本内容,从疾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症状、病理生理以及诊治等方面进行教学,这一方法虽然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临床实践的指导[3],导致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需要长久的实习期才能够很好地适应临床工作。而心血管病学患者的救治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患者病史、生命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寻找诊断疾病的生理学、病理学等的有利证据,并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增加治疗经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寻求证据、遵循证据的过程。也即“临床经验”积累的过程。虽然有效,但积累缓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学生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及不断更新了的诊治原则和指南了解较少[4]。目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极为迅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开始向年青化趋势变化;其次,目前国内对心血管疾病开展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原则不断更新,充实了心血管疾病学实践中的循证医学理论。因此,对心血管医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EBM其实质上是从事各种医学专业医务工作者所共同需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把EBM应用到临床教学中对于激发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临床诊治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高发的疾病之一,患病群体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大,也给临床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实践性很强的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引入EBM理念尤为重要,心血管领域的EBM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及带教模式从传统的“你讲我听”式的经验型教学逐渐向EBM模式转化[5]。

该研究EBM教学模式结果发现,A组见习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B组(P<0.05);且中期满意度调查显示,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96.00%,B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为87.00%,A组见习学生满意率优于B组(P<0.05)。表明EBM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病学见习学生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EBM教学模式可提高心血管病学见习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娜几娜·吾格提,王坤,迪力努尔·塔吉,等.循证医学在心血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8):49-50.

[2] 陈雪梅.EBM结合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6(7):46-47.

[3] 杨燕,郑荣生.循证医学在肿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5(7):1176-1178.

[4] 梁琦,薛小临,雷新军,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4):571-574.

[5] 蒋腾,周俊山.EBM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55-57.

(收稿日期: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