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产业 和谐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升级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及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定调。

在我们理性地审视这些“调子”时,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并亟待破解。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但产业结构尚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走出去”处于初级阶段,贸易顺差依然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继续上涨等因素,为今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信息产业的走势究竟如何,成为本届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所关注的焦点。

产业迎来拐点

“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1.1%,第二季度增长11.9%,第三季度增长11.5%,预计全年在11.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从2003年以来,已经连续五年经济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以上。而在这期间,整个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左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年会政策法规与趋势论坛上表示。

与宏观经济增长偏快恰恰相反,今年1~8月,电子信息产业却出现“三低”趋势,即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的低增长,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速度也开始低于全国工业品的平均增速。

“经过多年规模扩张,今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始出现一些有别以往的明显变化。”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表示。

周子学分析指出,一是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从往年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但今年开始出现相反的格局。从工业增加值看,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进入下半年增速才略有回升,8月份仅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了1.3%(去年同期是9.1%)。从效益看,8月利润增幅为25.6%,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11.4%(去年同期高0.7%)。从出口看,8月出口增幅为26.2%,比全国出口增幅低了1.5%(去年同期高4%)。从投资看,8月份增幅为29.7%,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了6%(去年同期高15%)。

二是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今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外资企业。从规模看,内资企业收入和增加值增速为22.4%和23.1%,分别比三资企业高4.3%和5.6%。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63.4%,税金增长25.8%,分别比三资企业高了48.4%和16.7%。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2.7%,比三资企业高了7.6%。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0.5%,比三资企业高了17.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0.1%)。

三是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8月,软件、元件行业收入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3.9%和7.7%,但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行业却分别低了8.7%和11.4%。另一方面,整机更换的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如手机、彩电、集成电路、显示器分别下降32.5%、6.6%、28.6%和43.3%。而高端产品增长很快,以宽频、多核为主的笔记本电脑增速高达39%,占微机比重(62%)比去年提高了3%。平板电视在彩电中的比重(21%)同比增加了4%,液晶电视产销增速均超过50%。

“这些现象表明,拉动产业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产业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一个踏进高端的‘拐点’。”周子学强调说,“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今后我们要在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关键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大产业链条;统筹区域资源,高起点推动东中西部互动发展;促进生态流程整合,建立产业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发展对周边国家加工贸易,拓展对外开放深度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推动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融合的现实选择

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增幅的较大回落,只是产业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外在表现。信息技术升级使产业资源要素发生新的变化,网络和业务融合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影响,代工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出现新的整合趋势,企业并购发展推动新一轮的资源重组,生态设计要求对产业流程整合提出新课题——种种迹象表明,在现今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以加工贸易为主,经历多年持续较快发展的产业已走过高峰。加之在“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的节能减排压力下,曾经依靠低价能源和资源获得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也已一去不返。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莫玮认为,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以大量的资本、土地、能源、矿产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代价维持的传统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使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而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重点支持汽车、石化、电力、机床、金融等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在谈到未来电信业的发展时,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认为,来自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正在驱动电信业发生重大变革。电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间的产业界限日趋模糊,电信业和文化传媒等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以及电信业的含义和范畴的不断发展,使得电信行业整体需要在战略定位、网络调整、业务拓展、监管方式等方面适应以上种种的融合趋势。

鲁阳表示,融合通信背景下的市场监管,一要强化基础运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实谁经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的要求,要求明确基础企业建立相关机制;二要通过限制企业不良进入等方式推动行业系统的运营;三要利用信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长效机制的建设,积极营造市场规则体制完善、经营主体权责明确、经营模式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聚焦到企业层面。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认为,当今时代是一个融合、创新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带来了信息与服务的重新分工。这使得全球各个国家和不同的企业都在认真思考自己有哪些相对优势和可利用的资源,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在融合时代当中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之路。在卢朝霞看来,多年来东软一直与行业信息化发展共同成长,已经形成了不同行业里的核心业务解决方案以及与客户实现共赢的核心价值链,成为客户能够信任、与客户高度融合的战略性合作伙伴。

自主创新之路

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之一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谈到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标准工作现状时,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表示,面对国际新形势,加强自主创新,注意通过知识产权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像海尔集团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发明专利1.7件;京东方目前已在TFT-LCD领域拥有3428项专利,专利数在该领域排名全球第五,在主流宽视角技术领域,京东方拥有的专利数居全球首位。

韩俊表示,今后信息产业部仍将继续按照“服务国家目标、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统筹规划协同”的原则,务实引导企业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发展战略,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而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伟栋的眼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从诞生时起就开始致力于对外合作中的技术创新,至目前已实现了从单一的技术引进发展成为双向技术的流动。陈伟栋认为,虽然技术创新、标准产生的结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实现其商业价值。“产生行业技术创新及标准成果,并使其更多地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才是完整的自主创新。”陈伟栋说。

提到自主创新,通信产业TD-SCDMA技术标准的研发成功该是最能体现产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经过5年的发展,TD-SCDMA产业联盟不断壮大,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据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系统标准部总经理杨家军介绍,目前TD-SCDMA相关产品已全面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大规模独立组网能力,形成了年产上千万信道的生产能力。同时,多厂商供货环境已经形成,终端种类快速增加,预计到2008年,TD-SCDMA终端将超过100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用户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通过核心的TD-SCDMA技术,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成为电信强国。”杨家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