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的传媒业态竞争激烈,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渴望给播音主持教育工作带来了动力。但因为前些年播音主持教育的超规模扩张,造成办学理念不清晰、素质培养较薄弱、教学思路滞后、实践平台搭建不完善,以及学生个性化传播不鲜明,导致播音主持专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对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新媒体快速扩张的传媒新格局,期待与焦虑同在的播音主持教育,需要以全媒体的视角,勇于创新,将办学理念定位于“语言传播”,课程设置强调“知识储备”,教学模式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专业实践重视“平台搭建”,人才培养鼓励“个性化传播”。实现专业教学与一线发展并肩前行,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创新
  新中国的播音工作始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有关播音主持业务与研究的探讨也随之相继展开。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设立播音专业,从此我国播音人才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历教育逐步迈入正轨。当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除了众所周知的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之外,诸如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业特色也较为明显,学科建设也趋于成熟。但随着播音主持教育的超规模扩张,整体呈现出办学理念不清晰、素质培养较薄弱、教学思路滞后、实践平台搭建不完善,以及学生个性化传播不鲜明等现状,使得播音主持教育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在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其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并在移动化进程中加速与社会的融合。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尽管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播出平台依然是播音主持的主要活动基地,但是新型网络媒体的音视频传播平台,则为播音主持活动开辟了新天地。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深刻影响到传统媒体行业的環境和格局,而媒体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深化,使各广播电台、电视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创新技术,凭借内容优势和媒介影响力实现融合突围,构建新型媒体平台;另一方面,广播被重新定义,以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的电台APP,促使广播音频节目向个人化、移动化、云端化、社交化发展。而以爱奇艺、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在自制节目上也开始集体发力,加大投入力度,寻求差异化竞争。
  总之,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播音主持活动,播音员和主持人除了承担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教育娱乐等职能之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播音主持教育相应地也需要改革与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快有声语言传播研究的步伐,完善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质量,从而满足媒体新变局的要求。
  一、办学理念,定位“语言传播”
  最初的播音主持教育,仅仅是为广播、电视媒体培养输送播音员、主持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行业的更迭,播音主持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需要更多拥有扎实语言基本功又善于传播的复合型语言传播高级人才。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专门面向毕业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调查问卷中“‘学校教育给你的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是什么?’该项的统计结果显示,‘专业能力’在抽查班级中均以80%以上的被选率居于首位”[1]。这里所提及的专业能力,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而言,指的就是有声语言的传播能力。
  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播音员和主持人不仅要懂得传播,还要善于传播,实现“语言主体话语权的高效、高质、高雅、高深,达到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2]。这需要掌握有声语言创作的规律和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从而适应传媒新变化,及时跟进媒介形态的演进,迅速掌握主持人话语新样态,提升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塑造语言传播的典范。
  二、课程设置,强调“知识储备”
  有关加强学生知识储备能力培养的提法,在播音主持专业建立之初,就一直被提及和强调。但由于先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固定性、程式化、对应性等特征,很多学生往往心存侥幸而忽视了此方面的拓展,再加上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对相关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就有了关于“播音的学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业界评价。尽管此番评价缺乏全面性,但也给教学敲响了警钟,若想后劲足,广博的知识储备是基础。
  2017年年初,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成为过年期间最受关注和热议的节目。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除了经典的诗词内容、精彩的选手展现、激烈的赛程设置、精心的舞美设计等各大亮点之外,主持人董卿的现场表现同样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在节目中,董卿适时串接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外文经典,精彩到位的点评总结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在为节目增色添彩的同时,也显示出其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征促使主持人较以往要有更多的语言魅力、独到见解、沟通交流、才艺展示、戏剧表演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和主持人的知识储备、人生经历和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播音主持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播音主持的职能范围。因此,当下的播音主持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公共课和选修课。在公共基础课设置上,致力于“中文+英文”两手抓。在中文方面,通过开设、精讲《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而在英文方面,通过开设《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外国文学》等,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信息全球化、英语的熟练运用应该成为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选修课方面,结合时代发展与需求,通过开设艺术学、美学、电影、音乐、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外国文化、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完善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