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提要] 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指出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提出湖北支柱产业“5线7区”的空间布局战略,以及有效的技术战略。
   关键词: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7日
   一、引言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汽车、钢铁、纺织、化工、建材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不强,而且支柱产业分散。湖北的支柱产业群仍然是以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为主的传统结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所以,要发展湖北的支柱产业需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
   二、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强调素质、市场、整合、创新。
   (一)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在发展方向上,要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湖北支柱产业几十年来走的是一条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也面临着由低到高的转变。从1981年到1996年,湖北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钢铁、机电、纺织、化工等行业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得到了成倍提高,但在生产技术水平、物质消耗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品种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应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量为主。具体的,应做好四个转换:比例调整向结构升级转换、分散粗放结构向精益聚约结构转换、劳动密集战略向技术密集战略转换、条块分割结构向整体关联结构转换。
   (二)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合转换。在发展范围上,湖北支柱产业要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合转换,突出刚性。湖北省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刚性战略,抓住支柱产业按照从产品到企业、从企业到产业的思路,集中人财物,优势倾斜,规模发展。湖北省应走产业整合的发展道路,加大力度推进企业间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进一步做好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工作,优化企业结构,逐步培植一批分别以武钢、东汽、美尔雅、双环、健民及红桃K、邮科院等为核心的航空母舰型企业,首先鼎足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在国内500强中的比例,最终冲向世界,争取有一、二家企业跨入世界500强。
   (三)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在发展方式上,湖北支柱产业要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针对湖北实际情况,在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过程中,开始阶段要注意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从改革方向来看,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最终将依据市场,但在目前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来看,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因为在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以前,在国有制度和市场体制没有充分融合或者说没有找到真正切合的有效形式之前,政府行为仍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种种先天痼疾及竞争劣势决定其自身进行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的动力不够强劲,因而需要政府决定产权结构,提供制度创新空间,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不适或停滞的经济结构的效率负责,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政府的职能定位就在于界定保护产权、维护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并针对市场失效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最终让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
   (四)在发展动力上,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转换。在发展动力上,湖北支柱产业要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创新转换。要实现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观念,在发展动力上,由投资驱动转向技术创新,从根本上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率和效益。实施湖北产业技术创新计划包括:(1)建立湖北省技术创新调控体系;(2)成立湖北省产业竞争力委员会;(3)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4)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
   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5线7区”的空间布局,对湖北经济的支撑作用呈网链结构发展。
   (一)传统支柱产业的“5线”布局。汽车、钢铁、纺织、化工、建材已各自连点成线,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5条工业走廊(5线):
   汽车工业走廊——以武汉、孝感、襄樊、十堰为基地的“武十”线;
   化学工业走廊——以武汉、荆门(石化)、宜昌为基地的“武宜”线;
   钢铁工业走廊——以武汉、鄂州、黄石为基地的“武黄”线;
   服装工业走廊——以武汉、鄂州、黄石为基地的“武黄”线;
   建材工业走廊——以黄石、宜昌为基地的沿江线。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7区”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随着武汉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宜昌琥亭、荆州玉桥、黄石磁湖、鄂州葛店及孝感五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区)的发展,初步构筑了全省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区带结合,以区促带,区带互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带布局与传统支柱产业的市线布局相叠加,构成了一个遍布全省的“5线7区”的支柱产业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渗透,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将有力拉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发展,两种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四、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湖北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应遵循两大战略:一是高新技术的产业规模战略;二是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前者力图通过全省高新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聚约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后者则强调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以不断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湖北支柱产业技术结构升级。
   实现两大战略的重点和举措,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方面。
   (一)电子信息产业。集成发展的基地战略是,以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为支撑,实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化标志性工程,使标志性工程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领先、牌子过硬、出效益、上规模的典范。它体现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六个基地:通信基地、软件基地、汽车电子基地、石英晶体基地、金卡基地、激光产业基地。
   应用开发的信息工程战略是,以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为此,应加快加强以下基础设施建设:武汉信息港;三金工程;汽车电子;CAD/CAM/CIMS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商用机具、金融机具、智能卡、读卡机;有线电视;智能化消防报警系统、智能楼宇综合控制管理;软件,包括通信软件、教学软件、3S软件、财务软件、行业专用软件等。其中,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是三个重点。
   (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湖北生物技术产业,要以生物技术医药产业为重点,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同时辅以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为此,可实施聚约发展的中心战略,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商合建四大中心: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药发展中心、农药研究中心、氨基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