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血栓护理1例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血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6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1];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液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多发生于走形较迂曲、血流速度较缓慢的下肢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少见,并发于COPD患者更为罕见。2010年8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过抗凝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回族,47岁,患者既往明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1周前受凉后症状再发,并出现周身浮肿,浮肿以右上肢明显。入院第2天下午发现右锁骨上窝处可见3cm×3cm大小包块,质软,无压痛,未扪及搏动,夜间略感疼痛,次日发现右颈部出现5cm×2cm大小包块,右上肢浮肿加重,皮温升高,皮肤潮红。查胸部及颈部增强CT提示:右侧颈内静脉及锁骨上静脉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PT)202秒(正常值108~125秒)。患者因心肺功能低下、取栓、溶栓风险大,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放置滤器,故采取肝素钠泵入及华法林口服,并且每日进行血凝常规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用量。患者经过1周的抗凝治疗,包块消失,右上肢浮肿症状消退,疼痛缓释,皮肤温度、颜色正常。停用肝素钠泵入,后继续口服华法令5mg/日,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复查凝血酶原时间361秒。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4周后停服华法令,查血凝常规基本正常,电话随访,患者再未出现右上肢肿胀,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护 理

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至治疗结束。抬高患肢及右肩部30°,利于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禁止剧烈活动,按摩及挤压肿胀的下肢,避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观察、测量包块的大小、肤色、肿胀程度及右手的皮温。

心理护理:认真评估,找出问题,做好心里分析。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主动真诚的与患者交流,告之其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过程,耐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生活及饮食护理: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流 瘀滞,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2]。同时患者伴有COPD、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故指导患者摄取低脂且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胆固醇及辛辣食物,鼓励患者适当多饮水,同时配合服用强心利尿药物,如速尿片、地高辛等药物。应用润肠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因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将其生活用品放于易取拿处,满足各项生活需求。

防止继发感染:患者因心肺功能差,抵抗力差,恐入院后引发院内感染,故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病室内每天使用1∶ 200的84消毒液消毒2次,保持床单、被褥、衣物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限制陪护探视制度。协助翻身轻叩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按摩骶尾部,双下肢轻微屈伸活动,防止褥疮的发生。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减少周围静脉穿刺的次数,随时观察药物输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正确调节微量泵灌注速度出现报警立即查找原因,排除故障。用药期间每日检测血凝常规,严密观察有无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青紫瘀斑,鼻腔,牙龈有无异常出血,有无血尿及黑便。益口每日2次漱口,石蜡油每周两次涂擦,防止鼻黏膜干燥,观察、测量并记录上肢肿胀情况。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防止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可能。主要表现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给与吸氧,抬高双下肢,并通知医生抢救。

出院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与适量活动相结合,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身心愉悦,少食油腻食物,适当体育锻炼,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改善回流动力学,防止血栓的再次形成。定期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患者因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又已错过最佳溶栓时机,故采用抗凝治疗,而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能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而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严密的凝血功能检测,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作用,确保最佳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6-1617.

2 范淑华,陈宝珠,郑光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