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导向的中职商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商业美术是中职学校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笔者结合我校商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多年的商业美术教学经验,对商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作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以手绘POP海报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创作中的教学思路,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业美术;任务导向;POP海报;中职

1 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要遵循“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思路。商业美术是在商品销售中,美化、说明、宣传、保护商品,从而达到推销商品,为人们的生活需要服务的实用美术。目前,我校的商业美术教学采用的是张祖健和丁礼钦主编的《商业实用美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国家规划系列教材之一。在商业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第一,课时量的不足。教材推荐的教学课时量为60课时加12个机动课时,而我校的商业实用美术课程只在高二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两学期合计40课时,达不到教材的要求,如果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效果差。第二,缺少专业的商业美术师资,由基础美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重理论和作品赏析,轻实践创作,纸上谈兵。第三,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问题的思考

笔者结合我校商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多年的商业美术教学经验,对商业美术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了思考和探索,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2.1 对课程的思考

从学科特点来看,商业美术是将商业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它以美术作品的形式来展示企业或商品的信息,从而达到宣传商业信息的目的。商业美术要求作品符合商品目标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传播一定的商品信息,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商品营销、销售心理学、商品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商业美术教材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多,包括商业实用美术基础、商业平面广告设计、商品展示与购物环境的塑造和商品包装设计。且很多实践的内容不能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有些实践环节的实施条件不足,如商品展示和购物环境的塑造,因此造成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在创作过程中无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笔者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在第一学期将手绘POP海报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几个系列的手绘POP海报的设计创作,将商业美术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其中,第二学期再学习其它内容。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可译成““店前广告”,是当今时尚很流行的新兴广告媒体。POP广告以醒目的色彩搭配,活泼的版式布局,易认易读的字体,幽默的插图,来向消费者宣传商品的特色。

2.2 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性很大,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们更适合在实践中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法,其显著特点是教学过程生动、可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笔者在手绘POP海报的教学过程中,在“做中学”的学习理念指导下,提出了适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任务导向”教学法。

(1)“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做中学”不是从书上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而是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它涉及从经验中建构知识。“做中学”体现了职业学校学生“学”的规律,即“学”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做”就是最好的“学”,学生的“做学”是实现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前提。否则,学生没有条件“做”,就只能是“看学”或“听学”了,这种“学”决不是真正的“学”。因此,“做中学”首先要解决学生有没有条件“做”和如何“做”的问题。

手绘POP海报创作无需什么美术基础,简单易学,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与,每位学生都具备了去“做”的条件。教师要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去“做”,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职业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任务导向”教学法。“任务导向”源自“任务驱动”,但又有别于任务驱动,它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综合方法,通过任务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性学习,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商业美术的教学任务设计时,将手绘POP海报的教学任务系列化,如将手绘POP海报设计与校园主题活动宣传相结合,让任务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任务像一条链子串起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任务的诱导、加强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完成任务,而达到教学目的。当然,教师在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3 手绘POP海报的教学实施

3.1总体思路

以手绘POP海报的创作为主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创作中,以“任务导向”为主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总体思路见图1。

3.2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美术教学之中,更多的是需要发散式的引导,而非模式化的教育,除了给学生个灵感,让他们自己去创作一片天空,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艺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1)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以情趣趣味为前提的,尽管教学并不是单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为最终目标,但是我们对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愿意去学习、实践,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更进一步的目标。对艺术类的课程,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但是对课堂传授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一些能动手实践或创作的课程。手绘POP海报的教学要充分考虑职高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要重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渗透审美趣味、创新能力的培养。

(2)要将商业美术的课程要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POP广告一般由文字、插图、配以丰富和谐的色彩组成,看似简单实则由很多知识蕴含其中,文字内容如何拟定更题目、更具有吸引力和煽动性、文字如何书写、如何装饰更加幽默风趣不单调,插图如何绘制使画面更生动有趣等等。教师还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渗透,如消费心理与广告的关系、文学修辞手法的简单运用、构图的知识、色彩的搭配与人的心理、字体设计中的一些法则,字体的变形与装饰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手绘POP海报的创作为主线,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设计了两个系列的主题:一是以节假日为主题的促销广告或宣传海报,二是以学校主题活动或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海报。教学内容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将一学期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美术字的基础练习和POP字体的书写和装饰,以个人练习为主,第二阶段以小幅手绘POP作品创作为主。第三阶段以较大幅手绘POP海报的设计为主。第四阶段,作品展示交流。考虑到每周只有1个课时,除了第一阶段的POP字体练习每个任务安排1个课时外,其余几个阶段的每个教学任务安排2课时,每个月只安排2个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每月的节假日和学校的主题活动灵活安排,详见表1。

3.3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商业实用美术教材中,涉及到POP知识的内容较少,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而笔者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与生活相关的,属于校本课程的内容,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就很难开展教学活动,网络资源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在手绘POP海报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大量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并传授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程自主学习。

(2)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课堂的45分钟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创作一幅POP作品需要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在创作过程中更需要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快地提高创作水平。网络交流学习的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灵活便捷,学生也都有条件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建立一个POP海报创作交流的QQ群,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共享文件中,学生之间也可随时交流、共享好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可将创作的成品或半成品拍照上传,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通过QQ群这个平台,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只要一上QQ就能接受到相关的信息,随时促进学生的学习。

3.4 教学过程实践化

(1)增加课外实践环节。第一次课外实践安排在第一次课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各种途径对POP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手绘POP海报的学习兴趣。第二次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阶段之后,学生对POP字体书写,色彩、平面构成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安排学生利用周末逛逛超市、商场,调查市场上的POP广告的形式,包括促销广告、商品招牌、货架陈列、招贴画、门面装饰等等,让学生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在课外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中的,他们能切身体会到POP海报中的商业元素,所接受的信息量和对手绘POP海报的感受绝不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所能达到的,老师也能更容易地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加快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以“任务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在手绘POP海报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始终参与到课堂中,首先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积极了解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紧紧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在思考、分析、讨论、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继续地调整方案,最终形成成果。教师作为一个任务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作用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以“中秋节主题的POP海报设计”为例,说明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和设计意图。

第一步,任务导入。以中秋节的月饼促销为情境,展示两幅两幅中秋节的月饼促销海报,提出教学任务:创作一幅中秋节主题的手绘POP海报作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步,任务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分析,归纳手绘POP海报的构图形式和创作要点。

设计意图:利用对媒体对照实例讲解,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愿望更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第三步,任务实施。教师明确本次任务的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确定创作内容,并在A4纸上进行草图设计,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创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这种讨论和交流,培养互相学习的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第四步,任务评价。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说明设计意图,包括文案设计,色彩搭配,整体布局等。教师对各组作品草图进行适当的点评,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对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思考,完善设计方案。

第五步,任务拓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设计草图进行完善,并在A3幅面的卡纸上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QQ群,供学生课余学习,并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

设计意图: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从在上述教学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始终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站在指导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完善任务。学生通过任务的引导和驱动,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3.5 教学手段的灵活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开放式的学习,不要把学生限制在课堂范围之内,灵活的、自由度更大的学习方式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1)小组合作、分层教学。从手绘POP海报设计的角度来看,有同学美术字写得好,有同学喜欢画漫画、插画,有同学擅长整体布局,也有同学创意多,资源收集能力强。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组,让学生每3-4人组成一个任务小组,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每位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负责任务的一部分,尽量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每次教学任务要求小组完成一幅或一组作品,各任务小组可合作创作一幅较大的作品,也可由小组成员每人创作一幅小作品组成一组作品。

(2)由学生自己定作业。艺术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而不是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在手绘POP海报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出任务主题(如:设计一幅国庆节主题的POP海报作品),老师不再具体要求做什么内容,做什么形式,做几个作业。学生可以临摹借鉴他人的作品,也可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一些创意设计,也可以自由设计,当然教师应鼓励学生要有更多的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有作业的压力,让学生感觉到他不是在做作业,而是作为一个设计人员正在完成一项设计任务。这对学生作业形式的突破和思维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这一点上老师的观念要开放,态度要宽容,思考要全面。

(3)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的艺术设计是多元格局的,艺术设计教学手法也是多样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的主流,未来的艺术将是多媒体的综合,不会是单媒体的表现。在手绘POP海报的课堂教学中,对有基础有条件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利用电脑软件辅助学习。一方面,可以利用电脑软件作草图,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方便、快速的修改和完善,然后通过手绘的方式完成作品,避免了用手绘方法反复修改草图的繁琐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把产品形象,产品标志等图像打印出来,再与作品进行整合拼贴。

(4)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停留在艺术形态的视觉上,应该多考虑到不同材料的运用,学生在手绘POP海报制作时所运用的材料大多还停留纸质品上,纸质品有它的局限性,鼓励学生适当地采用一些KT板、塑料、木料、泡沫等材料,作品会具有一定的体积感和质感,增强它的艺术表现力。

3.6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应从以往过于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到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进行多元的评价。笔者在评价的过程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注重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2)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种性,评价方法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与多次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作用。

(3)评价时多肯定少否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评价不等于考试,不等于打分,更不等于排队。“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因此评价应多肯定少否定。

4 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动力的转变。手绘POP海报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实践创作,渗透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能按需索取,相互之间主动开展讨论、合作。手绘POP海报的教学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愿意主动去学习,完成了学生学习动力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完成了知识的整合,实现了理论知识技能化的转变。教学内容以手绘POP海报的创作为主要载体,将美术知识与商业活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手段,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在POP海报的制作过程中,知识的系统是应用型的,即在“学习→实践→评价和反思”这个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应用,完成不同的任务,讲求知识“够用”且“用得上”,避免了以往商业美术教学中注重理论和赏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与应用脱节等问题。

(3)由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体现的,通过POP海报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室文化布置,黑板报评比,学校各类活动宣传等方面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了知识应用的快乐,有很多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课堂所学,自己购买了POP设计方面的书籍,主动地去学,真正喜欢上了POP这种艺术形式。

5 结束语

基于任务导向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中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景中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动手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参与来实现。以POP海报为主要载体的商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其专业需要,同时也注重教学任务实施的可行性,是对中职商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周启兰. 中职学校手绘POP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J].大众科技,2011.7

[2] 王 猛. 手绘POP海报设计[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

作者简介:

孙元菊(1978-),女,吉林白山人,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