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优良无性系‘普洱1号’的选育施彬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是从野生实生群体中,按照选育程序选育出来的。‘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平均每丛鲜块茎数量、平均单个鲜块茎重、平均每666.7m2鲜块茎产量均高于对照,是云南唯一通过实生选育的白及品种,适合于云南省相应立地条件白及种植。

关键词:普洱1号;白及;无性系选育

中图分类号: S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13-05

Abstract: Superior Clones of Bletillae striata ‘Pu er No.1’ were selected from wild seedling population by systematic breeding programs. B.striata ‘Pu er No.1’ was the unique cultivar form seedling breeding and was planted suitable for Yunnan Province, whose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leaf length, leaf width, fresh tuber number per clump, single fresh tuber weight, yield of fresh tubers per acre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Key words:‘Pu er No.1’; Bletillae striata;clone breeding

白及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箬兰、甘根、白根、百笠、白及、紫蕙[],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全世界白及属植物有9种[],我国有4种,即华白及B.sinensis、黄花白及B.ochracea、小白及B. formosana和白及。白及主要利用的部位是假鳞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症[2]。白及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而且药用价值高,是我国现代医药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白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白及的用药需求量急剧增加[,3]。除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白及由于其无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作为天然化妆品的功能组分[4-5],因而,白及作为化妆品原料的天然功能组分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白及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栽培较为困难,仅靠分株繁殖。白及分株繁殖周期长,效率低,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6-7]。 目前虽然白及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8-9],但是并没有快速繁殖并迅速推广应用的报道。加之白及优良品种的缺乏和栽培技术体系的欠缺,使得人工栽培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0]。因此,加强白及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方面的研究,是推动白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1 白及优良单株选择

1.1 选育技术路线

1.2 选育指标

(1)初选:在野生种群中选择植株生长健壮,叶片生长茂盛,无病虫危害。每丛株数在10株以上,平均地径在1.0 cm以上;株产鲜块茎500 g以上,平均鲜块茎单个重30 g以上,每个块茎三角状突出,鲜块茎饱满,大小均匀的植株。

(2)复选:在初选的基础上,每年进行生长情况,发苗数量,开花、结实情况,抗性等方面的调查。

(3)决选标准:内含物标准:白及甘露聚糖≥30.0%、粗多糖≥6.0%、还原糖≥1.00%。在复选的基础上,对已进入复选的优良单株进行块茎品质检测、内含物测定,结果都符合复选标准则进入决选。

1.3 优株选择和评价

2010年在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勐先乡上寺村葫芦尖山进行白及优良单株初选,选择群体有1 235株。2010年初由普洱市玉林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展初选工作。2010年3~11月进行实地考察和核实植株结构、开花结果习性、生长环境、植物学特性等,对入选的优株进行编号和做标志,共初选出4株优良单株。

通过对优良单株生长量、抗性、开花、结实、块茎等方面的复查,块茎品质检测,决选出‘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普洱1号’(原始编号:PEYL-1)母本为白及实生优良单株。生长于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勐先乡上寺村葫芦尖山,坡向为东坡,海拔1 238 m,林龄4 a,每丛有15个单株,平均植株高0.69 m,地径1.24 cm。花期4~5月,花紫红色、淡红色;朔果,果期7~9月,成熟时淡黄色。鲜块茎产量达0.63 kg,有块茎15个,最大单个块茎重75.2 g,平均单个块茎鲜重36.90 g,块茎肉质、肥厚、富黏性、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数个相连。其特性是植株生长好,发苗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无病虫害,抗逆性强。

2 白及无性系选育

2.1 试验材料

采集决选出的4个白及优良单株球茎的芽作为外植体,移入培养基中进行外植体初代诱导、继代生殖、生根培养,经过瓶苗炼苗后,移入苗圃地中进入组培苗育苗,组培苗的出圃苗木高达20.00 cm,地径0.15 cm,具有3~4片叶。

2.2 试验点概况

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景谷县为试验地,选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作为种植地[1]。在海拔600~1 700 m的地方种植,芽分化、生长快,植株生长旺盛,块茎大,种植3 a采收。在海拔1 800~2 200 m的地方种植,芽分化、生长稍慢,植株生长较好,块茎稍小,种植4~5 a采收。

2.3 试验设计

同等生境条件下,以普通白及为对照。

2.4 试验栽培管理

土壤深翻,清除杂草和草根,每666.7 m2施入经过腐熟充分发酵的有机肥4~8 t,拌匀。按照1.5 m的宽度起垄,沟宽30 cm,沟深20 cm。按照25 cm×30 cm的株行距栽入垄上,白及苗根较多和长,栽的时候尽量不要伤及根系。搭建遮阴网,遮阴度为75%。白及喜欢较为阴湿环境,要注意保持种植地的湿润,遇天气干旱时早晚各浇1次水。雨季或遇大雨后要及时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1]。白及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每次每666.7 m2施尿素7~10 kg,复合肥8~11 kg,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白及种植地要及时除草以免影响产量,中耕除草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

2.5 数据调查

对白及无性系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每丛的植株数量管理层对比试验的指标。

2.6 试验结果

利用原球茎芽进行组培育苗,2011~2012年组织培养出23万株。于2013年开始进行无性系后代测定。测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普通白及作对照(CK),5个处理,3次重复,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在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民安村陈家寨4队、大沙坝村,景谷县威远镇公榔村威远江边2个地点,面积合计16.0/666.7 m2,其中:宁洱县9.0/666.7 m2、景谷县7.0/666.7 m2。通过2013~2015年的连续观察,第3年采收,结果如下。

从表2中看出:1 a生‘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每丛植株数量分别超过对照7.1%、4.2%、8.0%、4.2%、50.0%。

从表3中看出: 2 a生时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分别超过对照8.9%、10.6%、1.4%、7.6%。

从表4中看出:2 a生时优良无性系平均每丛鲜块茎数量、平均单个鲜块茎重、平均每666.7 m2鲜块茎产量分别比超过对照37.5%、38.0%、8.9%、50.0%。

从表5中看出:3 a时‘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分别超过对照7.0%、11.6%、5.5%、14.8%。

从表6中看出:3 a时优良无性系平均植株数量、平均块茎数量、平均块茎鲜重、平均鲜块茎产量分别超过对照56.3%、56.3%、11.7%、67.6%。

‘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植株生长旺盛、块茎产量高、品质优,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抗性。通过苗期、种植初期生长情况、初产期和丰产期产量调查及数据分析,生长性状和遗传性状体现了母株的优良品质。

3 白及优良无性系植物学特性和物候特征

‘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植株呈直立状,平均株高0.69 cm,最高可达1.00 m,平均地径1.20 cm,每丛有11~15个单株。每株有叶3~6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14.0~43.0 cm,宽4.0~12.0 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序长6.0~14.0 cm,苞片披针形,早脱落;花期4~5月,花紫红色或淡红色,每个花序有花3~8朵,每朵花有5片花瓣,直径3.0~4.0 cm;中萼片和两侧花瓣近等长,狭长椭圆形,长2.5~3.0 cm,侧萼片近披外形,镰刀状弯曲,唇瓣抱蕊柱,倒卵形,内有白色纵褶,上部3裂,两侧裂片耳状,中裂片顶端微凹或截平,边缘皱缩。果期7~9月,朔果圆柱形,两端尖,具6纵肋,长2.0~4.0 cm,直径0.5~1.0 cm;每个总状花序有2~6 个果实,成熟时淡黄色。种子小,粉状,橄榄形,黄褐色,仅有胚,无胚乳。块茎为浅白色,最大块茎重75.2 g,块茎长、宽、厚分别为7.63 cm、4.76 cm、4.35 cm;平均单个块茎重36.9 g,块茎长、宽、厚分别为5.02 cm、3.62 cm、2.67 cm,块茎肉质、肥厚、富粘性、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数个相连。其特性是植株生长好,发苗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无病虫害,抗逆性强。

白及优良无性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长期为3月初~10月中旬,单个块茎生长期为1年。其物候特征(表7)。

4 结论与讨论

‘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是从野生实生群体中,按照选育程序选育出来的。‘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平均每丛鲜块茎数量、平均单个鲜块茎重、平均每666.7 m2鲜块茎产量均高于对照,是云南省唯一通过实生选育的白及品种,适合于云南省相应立地条件白及种植。

在自然状态下白及自然扩繁和栽培,形成规模需要10 a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目前白及的产量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虽然有的地区开始白及的人工栽培,但由于技术等原因,截止目前也没有形成规模[12]。在选用白及优良品种的条件下,通过改善栽培技术,切实提高白及的产量,是云南省白及产业现阶段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李嵘,王喆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 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95.

[3]李伟平,何良艳,丁志山. 白及的应用及资源现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158-160.

[4]马世宏,金玲,等. 白芨-丹皮酚包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6):30-33.

[5] Huajia Diao,Xin Li,Jiangning Chen.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stimulate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s[J].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8,105(2):85-89.

[6]张亦诚. 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11):45.

[7]陆善旦.白及种植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8(19):4-5.

[8]石云平, 李锋, 凌征柱. 白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40(11):1408-1410.

[9]袁宁,何俊蓉,何锐,等. 白芨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9(3):781-785.

[0] 张永为,蒋福升,王寅,等.白及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2264-2267.

[1]李隆云,彭锐,钟国跃. 重庆市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基地布局与基地建设进展[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9(2):31-34.

[2] 胡峻,乔晶,刘爽,等. 白芨的资源学研究[C]//中国商品学会.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品学会,2015:13.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