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初探:该政策势在必行?

编者按:4月28日,携号转网开始在津、琼试行。早在3G发牌前,工信部就将携号转网纳入全业务电信运营规划,并于今年2月要求各运营商提交携号转网的技术改造方案。携号转网已在超过50个国家得到运用,作为一项确保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性电信法律制度,也被视为一国政府对电信业的指令行为,因其非市场自发行为,会长久而深远地影响一国电信业和电信市场,其初衷以及更好服务于用户这两点目标能否达到?会否引发市场不良反应?基于此,各国理应慎用。事实上,亚太、欧洲至美加各国,施行的都是各具特点的携号转网政策,以最大减轻这一介入行为对电信市场的不良影响,并使之良效最大化。我国是否需要追随这50国的脚步实施携号转网,我国电信业是否已走到这一时间点?运营商从运营战略到运营心理、从技术到业务都准备好了吗?对携号转网这一命题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探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携号转网: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陈志刚

在电信管制政策体系中,实施携号转网的目的分为两类,一是作为一项改善用户公平和福利的电信管制政策,消除竞争壁垒,促进竞争;另一类是为了改善和均衡市场结构,打破主导运营商的垄断。从用户公平和福利改善的角度看,携号转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弱由电话号码带来的用户锁定效应。如果号码不可携带,那么在市场竞争不足的情况下,用户对号码的依赖惯性而造成的锁定效应,容易被运营商利用,做出一些损害用户公平的市场行为。实现号码可携带,则可消除这种无形的障碍。

从促进竞争的角度看,携号转网有助于促进运营商改善服务质量和进行业务创新。号码依赖惯性的消失,促使用户流动,市场份额重新分配的重要壁垒被打破,运营商为了继续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转网的成本,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将注意力从对自然垄断力量的利用向市场竞争力量的转移,从关注自身网络建设到关注市场需求转变,从而向市场提供更丰富、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电信业务。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津、琼两地携号转网的试点,如果能够于适当时机在全国推行,将能够促进中国电信业务创新并改善用户福利。

但是,作为一项被业界寄予厚望的管制政策,携号转网能否成为改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关键性工具呢?

笔者以为,在这个工具性的目的上,携号转网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实质意义,即使是单向从中移动的2G用户向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政策成为最终的执行政策。这是因为:

首先,大规模的携号转网将会对弱势运营商的网络和服务产生巨大冲击从而会被用户或者市场的自发行为放弃。与中移动相比,无论在网络能力和服务能力上,其他两个运营商均处于劣势,其有限的资源和经验将会在面临大规模用户的突然涌入时导致服务质量瞬时加速下降。这种下降将会自发地迫使用户放弃携号转网而重新回到主导运营商的网络中去。

其次,作为主导运营商的中移动必将加大业务捆绑的力度和范围,并降低资费提高转网门槛。从数据业务来看,中移动在2G时代已经建立了体系完善、种类丰富、规模庞大的数据业务,而且这些数据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锁定用户的粘性业务而存在的。携号转网必将促使中移动进行更多的业务捆绑和交叉销售,提高转移壁垒。

最后,TD运营成功的要求,也将弱化携号转网的政策执行力度。如果由于携号转网所带来的资费大战和用户流失严重损害了中移动的盈利能力,从而造成对TD的投入不足而使得TD市场化受阻的局面出现,将不是管制当局所乐见的局面,这也注定携号转网将是雷声大雨点小。

无论如何,携号转网对运营商、用户都是有益的,问题是要在用户公平和福利改善、市场结构调整和TD市场化成功这三个矛盾冲突的目标之间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携号转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