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业并购重组新政的化蝶之路

日前,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部委联合组成的小组下发了文件,将以汽车、船舶、钢铁、农业、电子信息、水泥、电解铝、稀土、医药等九大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这已经不是政府出台第一个这样的政策。早在2010年9月,国务院就出台了相关兼并重组的文件,要求对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六行业加快兼并重组。这是国务院首次点名把汽车纳入兼并重组名单,钢铁企业则是2009年就提出要加快兼并重组的企业。

而2013年1月的这次新文件,则增加了电子信息、农业、医药、船舶四行业,而机械制造行业则放在了名单之外,显然,在过去近三年里,新增的四个行业存在兼并重组的必要,而机械制造方面的兼并重组需求则因为自身已经形成相对寡头竞争变得弱化。

一边是多年来推进兼并重组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仍很分散,一边又是不断涌现的行业过剩问题,这是中国经济结构的现状:整个社会大部分产业存在严重的去产能化问题。

行政主导鲜有成功案例

在中国,由行政力量主导的并购重组,有两大行业——电信业和钢铁业,不过,外界对此毁誉参半,前者重组并不彻底,后者更是难以推进。以电信业为例,过去20年实行了四次兼并重组,但电信行业均衡发展的格局仍比较薄弱,以致有人呼吁要进行第五次电信重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行政力量主导下,电信业经历了四次重组:1994年,为效仿英国双寡头格局,中国联通成立;2000年,对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进行分离,成立了中国移动;2001年,把中国电信南北分离,分离出中国网通;2008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运营TD-SCDMA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C网合并运营CDMA2000,而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运营WCDMA,三家新运营商同时也获得全业务牌照。

从这几次重组来看,并没有完全形成双寡头或者多寡头竞争的格局,自本世纪开始,随着移动业务的大发展,中国移动一直保持了强大的优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一定程度上日趋式微,电信业均衡发展的格局并没有形成。而且,在资本市场上,这几大电信公司均有业务在香港上市,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重组,引发资本市场的动荡,被海外投资者所诟病。

另一个则是钢铁业。早在2009年3月,政府就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这是一份从2009年~2011年的规划。该规划的主线就是要推进兼并重组。规划提出,国内排名前五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到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不过,从这几年落实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仅前五大钢铁企业的产能与占全国产能45%比例还没达到,目前最大产能的河北钢铁集团产能也只有4500万吨,更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差距甚远。在这期间,山东钢铁集团对民营企业家杜双华控制的日照钢铁、首钢集团对吉林通钢的重组,均是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推进得非常缓慢。

从过去几年来看,不仅兼并重组无从谈起,而且竞争力和盈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提高,盈利状况更是呈恶化之势。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万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

如何突围

应该说,自2008年以来,为走出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这大大诱导了企业产能的扩张,不过,这种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从2009年开始出现问题。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钢铁、船舶、汽车、电解铝等行业盈利下滑,强化兼并重组是不得不走的路。

如何实现兼并重组,关键是政府干政府该干的,让“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在汽车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政府只做好制度方面的工作。以日本为例,其对汽车业的发展体现在三方面:一,政府直接出资帮助车企完成基础建设,帮助企业在相关制度向国际先进企业看齐;二,在市场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汽车行业作为战略支柱行业;三,在税收上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比如,在本土企业实力羸弱时,曾经实行高达40%的进口关税。最终,日本涌现了诸如本田、丰田汽车这样的巨头,日本汽车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常年维持在30%以上,这种奇迹只是在短短30年内实现的。

而当前,过剩企业整合所面临的阻力,往往来自地方行政部门。由于九大行业大部分属于重资产行业,这些行业为地方的投资、税收、就业乃至GDP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导致地方政府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推动兼并重组的意愿不足。最明显的是钢铁行业,由于肩负当地的就业和税收重担,即便是出现巨额亏损,全行业的过剩也非常明显,新政也对地方利益给予了考虑,但大规模重组仍难以实现。近日,中钢协人士透露,地方税务部门将2013年税款提前征收,整个2012年钢协会员企业应缴税899.64亿元,但实际缴税980.18亿元,企业超缴税额80.54亿元。

另一个是放开民营企业参与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经过30年的发展,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效率,初步具备了行业整合的能力。早在2010年9月的六行业兼并重组规定中,曾经表示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关领域。过去两年多的实践却证明,在钢铁、水泥等领域,民营企业却成了被兼并重组的对象,而不是操刀者。鉴于目前产业过剩的严重程度,引进一些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参与这次兼并重组的规划,对于中国经济的调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围绕两大主线布局

按照曾经以制造业为主的日韩等国的经验,行业的兼并重组一般会带来两大机会:一是产业升级,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二是整合带来市场话语权,产生定价权,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产业升级,主要体现在钢铁、船舶、汽车等制造业。以钢铁业为例,当前的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建筑钢材,这类产品目前已经供过于求,而高端的汽车钢板、造船钢板等类型的产品,尚存在巨大的需求,以宝钢股份为首的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升级,向高端市场挺进,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这个角度看,钢铁、船舶、汽车等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有望通过产业升级带来机会,诸如宝钢股份、上海汽车、中国船舶等企业,能在这一轮兼并重组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个则是通过兼并重组谋得话语权,从而掌握行业的定价权,分享到行业发展的盛宴,这些行业不存在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是通过整合提高集中度来实现。这在机械制造行业此前的发展中体现较明显。以工程机械为例,此前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令行业集体爆发,但2010年9月,机械制造首次纳入兼并重组的六行业之一,龙头企业获得了更充分的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行业前三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的优势更加巩固,在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公司。

这在水泥、电解铝、农业等技术变化不快的行业体现较明显。根据兼并重组文件,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35%,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90%。而从目前来看,水泥行业的整合已经启动,以央企中国建材和地方龙头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几大寡头格局初步形成,并且把握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