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生评教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效果与学生评教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倡导在以后教学管理中积极利用两者的关联性,调动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学生评教

作者简介:孙孝花(1979—),女,河南民权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持久地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有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指向学生的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可以改善师生关系。[1][2][3]本文重在探讨高校教师实施组织公民行为的效果在学生评教中的反映,倡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运用两者的关联性加强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引导。

一、解读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一)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

以工商企业组织中的成员为研究背景的组织公民行为向人们传递了这样的内涵:凡是组织公民行为都带有自觉自愿性,而且要承载超出角色要求的任务量,实施了该行为未必能被组织正式的报酬体系承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组织成员都能自觉自愿地持续实施该行为,组织的效能将有所提高。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表现出来的超越自身角色的自愿帮助同事和学生的行为被DiPaola等称为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台湾学者郭维哲、方聪安将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界定为学校教师以超越正式规定的期望标准,自发性表现出有利于学校、同事与学生的美德行为,包括了组织公益行为、人际利他行为及教学公益行为三部分。教学公益行为指教师展现高超的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上为学生额外的付出。[4]处于学校这类公益组织中注定教师必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当做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冥冥中符合了自觉自愿为他人奉献的组织公民行为的精神要义。

(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自觉自愿为他人奉献的组织公民行为不仅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时有一定帮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学生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内化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承和人格魅力感召。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让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承和创新,需要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做好给予学生帮助的准备。这种持久地指向学生的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可以增强彼此的认同感,促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特别是因为教师实施了组织公民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爱戴和仰慕的情感会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评价中得到反映。

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生评教的相关性

(一)组织公民行为、教师职业能力和学生评教的关联性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高校管理通过各种量化和质化的方式检查和反馈教师的授业效果,但是对于传道和解惑却很难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化和质化,在这两个方面需要教师实施组织公民行为积极得到较好的授业效果,同时组织公民行为的发挥也让教师提高获得其他同行教师帮助的可能,反过来促进授业的水平,而教师授业水平的提高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丰富知识的传承和创新,从而给出一个更好评教结果。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真挚的情感,只有真心地热爱自己所选择的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充满激情地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组织公民行为、学生情感和学生评教的关联性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内外持久地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是师生之间良好情感产生的根基,长期积累的这种情感在评教活动中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学生评教过程强调合理、公平、公正,并且作为管理方,高校也在积极的开展各种更科学评教手段来降低学生个人感情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但是,学生评教终究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而且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价值能否满足学生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判断。正是因为学生评教活动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密切相关,所以使得无论多么优秀完备的评教手段和评教指标均不可能屏除情感因素对于评教结果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形成往往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的各种行为表现,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由他们形成的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评教分数的决定因素,教师的积极态度与敬业精神也是影响学生对教师个人情感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三、正确利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生评教的相关性

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他们都想取得非常好的评教结果,如果想获得这种结果必须从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也会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一味地为了搞好师生关系而去迎合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这些不仅不能带来自己评教分数的的提高反而会形成一种负面影响。大学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长期地实施组织公民行为,践行自觉自愿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依靠因此而形成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情感因素不应该是学生评教的一种筹码,更多地应该是实施组织行为后结果的展现。

教师通过实施指向同事的组织行为可以获得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较高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展现,学生的评教活动正是以教师教学水平为基准,结合一定感情因素的表达,教师教学水平符合学生的价值判断,就得有一个较为理想的评教结果。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一般要求教师在满足他们知识渴求的同时,对他们的人格的形成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引导,而实施教师组织公民行为,践行自觉自愿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恰恰能与此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教师实施组织公民行为,对教学管理而言,这是一种低成本而高效率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洪波,华建勇: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27): 29一30。

[2]朱生营,章建石: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现状与未来。继续教育研究,2007(1):84-87。

[3]刘晓玲: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教学与管理,2010(6):27-26。

[4]扶长青: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9),第2l卷第5期。

[5]周艳华,解鸿泉:影响高校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