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师生和谐的催化剂

最近,就在“河南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湖北一中学女教师与女学生互殴”事件在网上热议,社会各界集体反思师生关系之时,一些学校举办“5·8世界微笑日”庆祝活动,纷纷开展“今天你微笑了吗”主题教育。无疑,这是一个极其微小却别具意义的举动。

德国教育家马丁·布贝认为,师生间的关系绝不应当是一种冷漠的“我与他”式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当是一种感受对方情感“我与你”的关系。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蕴含无穷的力量;微笑是冬日里的阳光,能融化冰雪,普照万物;微笑是一座桥梁,能抵达内心的深处。对于教师而言,微笑显得更为重要。

曾经有一个故事:一名社会学教授叫班上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作一个评估。后来学生认定“这些贫民窟的男孩不会有出头之日”。25年后,参与调查的一个大学生成了教授,他很好奇地想知道这些男孩的现状到底如何,于是又让学生继续做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男孩中有176名都有很好的工作,许多都是律师、医生和企业家。他颇为惊讶,便拜访了当年被评估的男孩,询问成功的原因。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终于找到了那名年迈的女老师,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微笑面对他们,事情就是这样。”这就是微笑的力量。

借用诗人汪国真的诗句,教师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微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可能却给了整个春天;原以为只是一簇浪花,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整个海洋;原以为是一枚红叶,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整个枫林。

微笑是一种关爱。正如教育家夏丏尊说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名教师只有心中始终怀着教育的希望和梦想,始终保持对学生的挚爱和关怀,才能微笑面对学生,摒弃烦躁和焦虑,不在平淡的日常教学中丧失激情,不在日复一日中把教学当作机械无味的复制训练过程。

微笑是一种品格。教师如烛,师德如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区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之于学生,就是方向,就是航标。教师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比一切高深理论都深刻,比一切技能技巧都有效,比一切教科书都鲜活。

微笑是一种信任。对于学生来说,一个眼神、一次微笑,都是一种鼓励、一份宽容。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课堂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的不成熟带来的是老师的呵斥与责备,那么将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微笑就如同和煦的阳光,投射到学生心底,温暖他们的心田,给他们一种信念。

微笑是一种示范。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一名教师,无论何其平凡,何其普通,都肩负着塑造灵魂之重任,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对学生产生久远影响甚至终身。如果一位老师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心胸宽广,微笑面对一切,那么,学生与这样的老师在一起本身就是乐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又能从教师这本最直接、最全面的“教材”里,学到无数珍贵的东西。

微笑是一种沟通。微笑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当前,面带微笑的教师少了,步履匆匆的教师多了,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高校教师热衷于跑项目、搞科研、发论文、赚外快,教书育人俨然成为“副业”,教师教而不育的现象严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强调师生关系时提出著名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此语至今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