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知识群体,他们一方面迎来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大好机遇和无限希望,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传授给他们心理健康知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杨竟楠(1968-),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内蒙古赤峰024000)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89-02

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传授给他们心理健康知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有25%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自伤和他伤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学适应问题。在每年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可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遇到角色转换困难,并由此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困扰着整个大学生活,严重的学生可能还会因此休学或退学。导致新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来到大学会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会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等,这些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失衡。再次是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许多同学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因而也会产生心理落差。

第二,学习心理问题。2009年4月赤峰学院曾采用《内蒙古教育厅关工委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期间的考试及学业负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很多同学所学专业并非自己选择,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在校期间多考取一些证件或考上研究生,将来可能才有出路。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他们却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和释放,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极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第三,人际交往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庇护,导致一些大学生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存在嫉妒心理,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成绩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因而产生了一种不如别人又不甘心的痛苦体验。这种体验很容易转化为对比较对象的不满和怨恨,因而在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不惜采取不道德行为,通过打击对方达到自我心理上的暂时平衡,最终导致人际冲突和出现交往障碍。有的学生对自己过于苛求,或对自己估计太低,感觉自己相貌缺乏魅力,或能力欠缺,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存在羞怯心理,表现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声音小,严重者怯于社交,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无法与人沟通,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第四,情绪情感问题。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情绪丰富多变,波动较大,相对不稳定,情感体验复杂而丰富,经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大量的个案表明,部分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爆发,在冲动力量的驱使下,往往不计后果,导致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失去理智的控制,可能会出现破坏性的行为与后果。大学生的情感危机可能因友谊、恋爱造成,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自伤或伤人,造成悲剧;另外由父母离异、亲人伤亡等突然发生的不幸或挫折,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上难以承受,导致心理问题。

第五,经济压力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20%为贫困生,其中5%~7%为特困生。家庭经济的贫困,导致他们无法轻松地完成学业。因为经济困难,给自己的衣食住行造成很大影响,贫困对学业的影响也较大,因为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他们必须为获得经济收入而奔波,常常兼职赚取生活费或学费,不可避免地对学业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贫困生或特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的学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第六,网络依恋问题。大学生的思想处于理想主义阶段,对现实,他们不仅感觉敏锐、反应强烈,有时甚至愤怒、绝望;而网络是他们尽情抒发、营造美好、逃避现实的地方。网络的虚拟世界可以让他们获得心理满足,继而被网络的精彩所吸引,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对学习也逐渐产生厌烦感,而对于上网的渴望却逐渐加深,沉湎于虚拟世界,封闭自我,不与人面对面交往,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七,就业心理压力问题。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同时世界金融危机又冲击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和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大学生找工作或者找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高年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躁、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充分研究和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的特殊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工作。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已经发展到了需要与异性建立密切关系的阶段,用种种手段反对、限制他们发展正常的两性恋爱关系并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不一定有利于他们的学业发展。另外,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鼓励、支持和指导他们个性的发展。社会要求每一个成员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社会需要每一个成员发展其个性,只有在一定范围内鼓励个性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能将学生在接受咨询、指导和治疗过程中暴露的隐私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第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意识。在大学教育阶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

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四级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及宿舍学生心理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辅导员及班主任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疏导;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团体,应由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会员、各班级心理委员为同学服务,发现班级中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关注,并上报到院系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宿舍学生心理小组成员系本宿舍成员,心理小组长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关心与帮助,并能将身边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班级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坚持发展性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方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中心要严格遵循尊重、保密、自助和发展等基本工作原则,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心理网站在线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用爱心、关怀和责任心去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交友恋爱挫折、考试紧张焦虑、求职择业矛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调节失衡、经济困难压力等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开发潜能,健康发展。

第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校适应一段大学生活以后,学校要认真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对在心理测查中发现的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其进行预约面谈,跟踪辅导,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对于确实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学生要高度重视,及时帮助他们转介到有关的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

第六,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于在普测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学生,或各院系的心理委员观察到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各院系要密切关注,防止因心理问题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建立宿舍心理小组长—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或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院系领导—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及学生工作处、保卫处、校医院心理门诊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家庭的心理问题反应机制,开辟从“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家庭—社会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问题干预通道。

三、结语

总之,在这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今天,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的知识群体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传授给他们心理健康知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水源.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笑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