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社会功能改善状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患者精神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生活与工作的正常化,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03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受到的压力相对提升,使得负性情绪占据主导,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青壮年是主要的发病人群[1]。且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型精神性障碍,占据了精神疾病患者的75%左右[2]。故而,临床对于这类疾病的重视度相对较高。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精神状况的不稳定,从而出现一些攻击性或者自残性等行为,危及患者自身与护理人员的健康[3]。临床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治疗中,多数患者会因为疾病的存在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社会功能,临床主张以心理护理干预来加以疏导[4]。本次研究,旨在探索精神性分裂症患者运用全面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相关研究报告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与治疗标准。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患者思维障碍、认知能力降低、情感相对冷漠、病程较长、反复性较强。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试验组:男13例,女9例;年龄25~51岁,平均(43.58±7.57)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6.27±3.21)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3~52岁,平均(43.60±7.61)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6.22±3.22)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也就是严格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实施对症护理,并且根据医嘱执行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实时了解患者的状况,还需要根据其家庭背景,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同时,在对患者心理进行了解后,必须要保证其心理引导内容的全面性。护理人员必须要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专项护理,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治疗的积极性。(2)急性期心理护理。对于急性期发病的患者而言,精神不稳定会使其对生活及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损,从而导致在人际交往中,情绪波动较大。在这个阶段,患者急需精神支撑与人文关怀。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护理,需要以鼓励为主。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心理暗示等手段,来稳定患者的情绪。如果患者的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则需要采取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对其进行高效的心理护理,每次时间约30 min,既保证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又能避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排斥。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以患者的经济状况、对病情的认知等信息作为切入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3)稳定期心理护理。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可适当开展活动,来逐步恢复患者的正常人际交往。一般来说,患者住院两周后,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与缓解,且精神状况趋于平和,既可将其视为稳定期。在这个阶段,可以团体性干预为主,使患者与患者或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达到舒缓情绪,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一般活动时间需要保持在40 min/次,2次/d最佳。在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适当的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从而提升患者的理解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4)康复期心理护理。这个阶段患者的精神状况基本已经康复,护理工作的存在是为了巩固临床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融入患者之中,引导其进行集体活动,唤醒患者对于生活的向往,使之精神世界得到充实,避免疾病的复发,提高社会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其主要评定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评定采用7级(1~7分)评分方法,得分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5]。(2)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其中共包含6个项目。无:0分;有时:1分;严重功能缺陷2分。共20分,得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越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这种病症具有病情迁延,进展缓慢的特点,长时间的用药和发病,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7]。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不断下降,甚至部分患者难以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由于病症所带来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在社会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同时,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反复性较强,治疗周期较长,从而很容易使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而人是群居动物,社会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导致其长期发展受阻[8]。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也会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这将导致治疗效果受限。因此,临床认为对于精神性分裂疾病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辅以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来改善其心理状况。然而在传统的治疗中,主要是对症治疗,多是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调解,而没有意识到后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9]。相关调查中发现有68%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后都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10-12],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故而,笔者所在医院认为,必须要保证治疗中的护理有效性,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同时也能逐步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运用一般护理干预,以对症服务为主,虽然能够保证患者的用药与精神恢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患者状况并不算好。而试验组采用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根据不同时期的患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从而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使患者在治疗中的情绪得以稳定,治疗积极性提升;在治疗后的社会功能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精神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生活与工作的正常化,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兰,李家磊,马婷婷.系统性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4):338-339,379.

[2]石贵凤.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10):110-111.

[3]孙彦.改良森田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34-35.

[4]周景良.心理行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2):130-131.

[5]刘继超.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6):112-113.

[6]李平,祁正斌.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64-66.

[7]孙福玲.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131-132.

[8]陈云秀.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53-755.

[9]刘欣荣,赵艳华.优质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174-176.

[10]吴郁雯.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6-227.

[11]潘巧淑.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33-1235.

[12]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收稿日期: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