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主持人八大“病”


  “木偶”化电视行业整体的素质偏低,主持人似乎只是导演手上的一个“木偶”,只能依靠靓丽面孔来赢得关注。中国极其缺乏成熟而敏锐的中老年主持人。因为太在意“容颜老去”,这个行业也难以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资源。
  选拔的误区我国电视主持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存在计划经济的“后遗症”。主持人培养虽有专门的院校和专业,但在招生时对文化课却是放低要求的。先天的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后来的反应能力,而毕业后就会顺理成章成为一些电视台的“主持人”。缺乏竞争的机制,也助长了惰性风气的蔓延。
  不务正业主持人一旦成名,各种副业也随之“开张”:唱歌、演戏、走穴、出书……名利双收。但过多的社会活动使他们内心浮躁、顾此失彼,没有时间琢磨?熏不负责任。“职业的主持人”,业余的水平,在中国电视屏幕几乎到了不忍再说的地步。
  缺乏个性主持人统一化、单调化……中央台追求所谓的“大气”,地方台就模仿,最后弄得大家都没有个性。其实个性和主持人的气质、修养、形象、音质、语调等有密切关系。
  “百科全书”许多主持人几乎什么节目都主持:新闻、娱乐、生活、经济……只要露脸都出镜。其实主持人应该有专攻,在某一方面深入学习,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轴心”的偏差中国电视节目创作集体很少有以主持人为“轴心”的,脱节是普遍现象。记者采写稿子时,都按照传统方式操作,没有把“硬”新闻变成“软”新闻。“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区别,不仅体现在表达方式上,更表现在说什么的根本性质上,它所关注的角度、层面、程度等都是有区别的。记者的采写方式应尽量靠近主持人的表达方式。
  “融合”的理解主持人和节目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依托他的节目。没有适合的节目,再优秀的主持人也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今天,许多著名主持人在一个与自己个性特点不相称的节目出现,节目和主持人没有成为“一体”。两张皮的节目和主持人都是失败的。
  “单调”的荧屏电视荧屏上,美女几乎是“一统天下”。靓丽活泼的女性主持人,成为这个年代耀眼的明星,她们的年龄、气质几乎类似,并都想走娱乐路线。经常见到的男主持人也是具有女性性格特征的。今天荧屏上最多见的就是那些耍贫嘴、爱折腾、会几句中文加英文的美丽面孔的主持人。弱智化、浅薄化、无聊化、口齿不清、爱胡乱煽情……几乎是当今许多主持人的特点。
  (摘自《资料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