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面竞争时代空调业的经营G点在哪里


  尼采说,一切价值都将重估。当空调产品步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的时候,空调产业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空调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也不断制造着问题。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空调业没有重步当年彩电的覆辙,在行业还没有行到崩盘的时候,中国空调制造企业开始步入理性价值竞争时代,找到了新的拐点。
  七月份,郎咸平教授受邀为南海本地企业家布道时,引用了日本某几个企业转型成功的案例,并总结说“我们过去的想法,都是错的”。对于中国空调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是否也应该作如是深思呢?我们认为,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空调制造企业,在过去行之有效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策略,到今天肯定已经行不通。如传统依靠大户来完成市场扩张任务,但不太注重经营质量,这种销售模式早已经落伍。从最近两年各大主流空调品牌营销老总纷纷遭遇下课的事件,就可以得到强有力的佐证。
  
  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华商务网的官方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空调业只有3000万套销量,2004年和2005年均超过了5000万套,2006年总产量为5197万套,总销量为5270万套,而在2005年达到最高峰值,即总产量达到5500万套,总销量为5291万套,而近几年全球家用空调总需求量在6500万套左右,中国空调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当中国空调制造企业总产销量登上世界顶峰的时候,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到88%,如前14家产量上了100万套的空调企业,占整个市场的87%,而前10家空调企业产量达到了77%。由此可见,空调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弱者势微,很多实力不济的企业被迫破产或退出市场,“看不见的市场之手“以残酷无情的方式,大体上完成了行业洗牌。
  我们发现,中国空调产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却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进人了盘整期。在此过程中,空调制造企业也在进行大幅度的洗牌,许多实力不济的企业被无情淘汰出局,剩下来二十多家企业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前十强企业基本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是,在产业盘整时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空调制造企业再也难以找到以往的幸福和快感,被称为“都市农民”的空调营销人在这“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销售节奏里,再也难以找到熟悉的感觉,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沉闷!
  我们也看到,空调制造企业可自由挪动和任意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譬如全国性连锁家电企业的崛起,逐步改变了市场渠道网络布局,而今年连锁卖场间大手笔的并购重组,如永乐与大中的接洽合并,世界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收购五星,再接下来的国美成功并购永乐,提前进入了“双寡头竞争”时代,直接导致现代新兴渠道议价能力将远远超过传统渠道,极大地打破了原有流通渠道格局,甚至卖场问自身原有的平衡也被打破;空调行业如能效标准的提高、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其它技术标准的提高,导致产品直接成本直线上升,需要研究开发投入更多的资源才能满足要求,但后台支持费用一直被不断压缩;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提高,再加上新冷媒标准的实施,也增强了经营的难度;多年来行业价格竞争作用被放大,企业各项资源的投入仅仅是为了满足目前的机会生存,而没有更多地考虑战略安排和机会牵引所带来的长远利益点;甚至当市场走向规范和理性的时候,再制造出新的技术概念或子乌虚有的产品创意,已经很难让理性的消费者接受和购买;还有就是某些进入空调制造业的资本或资本持有人抱着投机心态,或者不具有科学经营的能力,自然也会为危机埋下伏笔。
  不过,中国空调制造业的发展并没有步入死胡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冷制造基地,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会,并没有出现可以完全替代它的新产品。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二三级市场的空间非常大,乡镇级市场也有相当潜力,巨大的市场容量依然存在。因此,对于中国的空调制造企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即将走向没落的产业。
  那么,中国空调制造企业在这种新的市场格局下,它的经营G点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从空调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已经逐步进入了理性的全面价值竞争时期,企业实力和价值链整合创造能力将成为最主要的市场决定因素。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空调制造企业的关键问题在于经营质量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已经不是中心任务。在国内,我们发现,几家日资空调制造企业规模都不大,年产销量仅在50万套左右,但他们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从国内市场上所赚取的利润总额往往要超过国产品牌超过500万套的企业,活得非常滋润。而过去,国内企业惯于采用单纯的规模扩张和价格竞争手段,虽然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成长的机会,但是以放弃利润追求为代价的,使得国产品牌的资源价值始终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进人全面价值竞争为特征的时代之后,具体到空调制造企业,它们应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下功夫。
  第一,在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上,要将经营质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成为全员共识。
  在过去,国内企业的营销人总认为价值创造只存在于营销环节。实际上,营销只是代表企业与市场完成价值的交换,并不能代表价值创造的全部,国内空调企业如格力、美的和志高都将打造完整的体系价值链作为核心竞争力工程来打造。志高空调挺进行业前四强之后,更是将“企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增值”上升到了营销哲学的高度。
  从2006年行业表现来看,空调制造企业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压力之下,在经营质量提升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市场经营趋于理性。
  第二,空调整机制造企业要加大对上游配套企业战略协同力度。
  在过去,一般都是将上游原材料企业当作生意伙伴或贸易伙伴,甚至经常的争论在于降低成本,但没有将它们纳入组织的战略体系内。实际上,上游原材料企业在新的竞争机制之下,必须纳入到核心企业的周围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
  譬如在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物流衔接、价格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达成共识,上游原材料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要在知识产权和信息共享方面获得更深入的合作。为适应市场竞争,包括工艺技术文件更改等方面的交流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而且,只有配套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才能保证与整个体系的价值链相适配。
  第三,同行整机制造企业在保持竞争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横向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在过去,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有效协调,产业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因此也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过度竞争,从而影响了行业经营质量的提升。在新的形势之下,空调企业间在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需要有更深度的研究和探讨,才有利于良性发展。如2005年广东家电商会鉴于广东是空调制